
深圳市中医院推拿科,医生办公室的一张长桌上,放着一个有机透明玻璃盒,盒子底部散落着少数白糖,数十只蜜蜂正在里面窜来窜去。
中医师佘瑞涛瞄准其中的一只,飞快地用镊子把它夹了出来,放到占阿姨的小腿上轻轻一“蜇”,留下一枚蜜蜂的尾后针,数秒后,他又用镊子取出这枚尾后针,轻轻“蛰”入另一个穴位……10-15分钟后,佘瑞涛再帮占阿姨拔出针来,整个治疗过程也结束了。每一次,占阿姨都会被“蛰”十几针,背、腰、手、腿等部位都要被“蛰”。
▎神奇的蜂疗

△佘瑞涛把小蜜蜂放到患者的肩膀轻轻一“蜇”,留下一枚蜜蜂的尾后针。
今年51岁的占阿姨是一名类风湿病患者,她所体验的蜂针疗法(简称"蜂疗"),其实就是运用针灸原理,用活蜜蜂蜇人体穴位,并利用蜜蜂释放出的蜂毒来治病。
“以毒攻毒”,就是蜂针疗法的原理。就安全性而言,中华小蜜蜂的毒性刚刚好,这也是佘瑞涛选择它作为“帮手”的重要原因。

△佘瑞涛把小蜜蜂放到患者的腰间轻轻一“蜇”,留下一枚蜜蜂的尾后针。
3年前,占阿姨患上了风湿病,全身并发骨关节炎,经常会痛得“生无可恋”,关节僵硬,不能走路,手指也肿得有1个半指头那么大,筷子都拿不了,衣服也要老公帮忙穿。去年5月,她开始做蜂疗,疼痛控制住了,生活也能自理了,每天还能走上很长一段路。
2017年3月,深圳市中医院正式开设了蜂疗门诊,但在3年前,该院在这一块领域还是空白。佘瑞涛因此申请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习,师从世界中医药协会联合会蜂疗专业委员会首届会长李万瑶。

△佘瑞涛是深圳市中医院推拿科的一名医生。
回来医院后,他成为了深圳市中医院迄今为止唯一一位从事蜂疗的医生,而他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蜂源。“曾经有蜂农免费提供蜜蜂,但由于距离和快递费用过高等原因而放弃。”佘瑞涛说。最后,他决定自力更生,在仙湖植物园旁的小山丘上养了一箱蜜蜂。

△佘瑞涛把小蜜蜂放到患者的腰间轻轻一“蜇”,留下一枚蜜蜂的尾后针。
3年里,佘瑞涛已为1000多位类风湿病、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患者用蜂疗治病,很多原本痛得“生无可恋”的人,治疗大半年后已经能行走自如。
“小蜜蜂已经是我和患者忠实的伙伴了,我们都很感谢它们,因为它们是‘治病克星’。”佘瑞涛说。
蜜蜂尾后针扎了人后,不会存活太久,每次给患者治疗完后,佘瑞涛都会在医院里找一棵树,亲手把死去的蜜蜂埋葬在树下。

△蜜蜂尾后针扎了人后,不会存活太久,每次给患者治疗完后,佘瑞涛都会在医院里找一棵树,亲手把死去的蜜蜂埋葬在树下。
▎医生成“捉蜂老手”

△每次抓蜂,佘瑞涛都要全副武装,戴上网纱防蜂面罩和2层手套防,还带着一把电蚊拍和一把当做打狗棒和登山杖的雨伞。
在夏天,蜜蜂一般只能存活4-6周,冬天则是2-3个月,离开了蜂箱,存活时间就更短。所以,佘瑞涛每次都要根据蜂疗门诊当天的预约人数,而决定要抓多少只蜂。每次都是5点半起床去山上抓100多只才够,再赶到医院为病人治疗。
每次抓蜂,他都要全副武装,戴上网纱防蜂面罩和2层手套防,还带着一把电蚊拍和一把当做打狗棒和登山杖的雨伞,“电蚊拍是要赶走爱吃蜜蜂的胡蜂,雨伞是防山上的野狗和登山用。”

△捕蜂的地点在仙湖植物园旁的小山丘,佘瑞涛每次都要爬过几道斜坡到达才能到达目的地。

△佘瑞涛每次都是5点半起床去山上抓100多只才够,再赶到医院为病人治疗。
刚开始的时候,佘瑞涛也被蜜蜂“蛰”过,手了肿了,不能给病人进行治疗,他只好口福过敏药消肿。如今,他已经成为了一枚"捉蜂老手",只要蜜蜂不狂躁,最多10多分钟他就能抓完,然后马上拿回医院给患者治疗。

△在捕捉蜜蜂的过程中,佘瑞涛也常被蜜蜂“蛰”过。
不久之后,佘瑞涛或许能就近养蜂了。深圳市中医院目前正在考虑开辟一处养蜂的地方,让他以后不用跑那么远去养蜂、抓蜂了,给患者治疗也方便多了。

△佘瑞涛在仙湖植物园旁的小山丘上养了一箱蜜蜂。

△佘瑞涛在仙湖植物园旁的小山丘上养了一箱蜜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