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颈肩腰腿痛等脊柱相关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之所以会发生一系列的颈肩腰腿痛的症状,那是因为我们的脊柱发生了病变。脊柱又称为“脊梁”,是支撑我们生命的“大梁”,连接大脑与五脏六腑,承担着输送养分、神经传达等重要作用,所有的神经都起源于脊髓,被医学家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
现代医学对脊柱的认识: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由脊椎骨、椎间盘、椎间关节和椎旁各关节、韧带及肌肉紧密连接而成。椎管是各脊椎的椎孔连贯而成,内容脊髓。成人整个脊柱从正面观为一条线,从侧面观分为四个弯曲,颈部向前凸,胸部向后凸,腰部向前凸,骶部向后凸。脊髓每个阶段发出一对神经,共31对(个别人32对),即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及尾神经1~2对,分别支配相应的肢体和内脏器官。
传统中医学对脊柱的认识:
脊柱是人体的一个系统,也是一个整体。《灵枢·刺节真邪》指出:“腰脊者,身之大关节也”,《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认为脊柱是全身的中轴枢纽,内涵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总督诸阳经,五脏六腑病变均可涉及脊柱(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而脊柱(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病变也涉及五脏六腑。五脏六腑之俞穴分布在督脉两旁的足太阳膀胱经上,这些俞穴的位置与现代解剖学相应的脊神经位置基本一样。
对于脊柱相关疾病,古人早已有自己的防治方法,其中包括手法疗法、牵引疗法、中药疗法、针刺疗法、导引疗法五个方面。其中导引法在预防脊柱相关疾病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中医药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上功不可没。从中医观点看,人体感染疫毒而发病,其内在因素是人体正气不足,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以寒湿为主,中医讲排湿毒可通过微微汗出、调理好胃肠功能、保持大小便通畅,及良好的精神状态等这些方式达到目的。
那么,有没有既能锻炼脊柱功能,又能提升自身免疫力锻炼方法呢?古代导引术——八段锦无疑是很好的选择。八段锦通过8个优美的动作达到强健脊柱、气血流畅的效果,从而提升人体阳气以及代谢功能,增强自身对抗湿毒的能力,从而起到锻炼脊柱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效果。
"在我国古老的导引术中,八段锦是流传最广,对导引术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我国中医泰斗、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十分推崇并常年坚持练习八段锦,享年103岁。八段锦有坐八段锦、立八段锦之分,北八段锦与南八段锦,文八段锦与武八段锦,少林八段锦与太极八段锦之别,在我国深受知识分子和练习者的喜爱。
为了能让更多人能受益于传统养生文化,今天整理了全套的健身气功八段锦,教大家如何练习 “八段锦”,此套八段锦结合呼吸锻炼,事半功倍,能居家锻炼,舒活筋骨,促进气血活跃,提升免疫力!起势:练功先练腿,左脚开立,与肩同宽,微微下蹲,两掌呈半圆抱于腹前;接着调息:深吸呼几次,使身心平顺。国体版每个招式复原基本是这个站桩姿势。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做法】
两掌五指分开,腹前交叉,双腿伸直,两掌上托于胸前,内旋向上托起(吸气),掌心向上,抬头目视,然后手掌停一停,目视前方。膝关节微屈,两臂下落(呼气),两掌心向上捧于腹前。这样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6次。
【做功要点】
一定要掌根用力上撑,配合着百会上领,身体气机就能往上升。同时手臂上托基本是平行于耳朵位置,使后背形成一个夹脊的动作,就是做到位了。呼吸要点:上托(吸气),下落(呼气)。
“两手托天”是往上提拉胸腹、拔伸腰背,这样系挂于脊柱和三焦上的五脏六腑都被提拉起来了,三焦通畅,祛除雨水天气的寒湿浊气。
同时夹脊的动作也挤压到了颈后肩井穴和后背的膏肓穴,整条督脉都感觉热乎乎的,因为阳气被瞬间提起来了。
内经:“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本式为上下拉伸运动,对斜方肌、背阔肌、竖直肌、腰方肌、以及整个胸腹腔、胸腰椎均有很好的拉伸作用。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是由肺、脾、肾等藏的作用而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升降出入运行。故本式重点通过对三焦经的调理和对脊柱的上下拉伸,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脊柱侧弯,胸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后关节错缝症、以及腰背肌劳损等病症。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做法】
1、左脚向左开步,两掌向上交叉于胸前。(吸气)两腿马步,就像左右开弓射箭一样,右掌拉至右胸前,左掌呈八字掌(大拇指和食指呈八字,其余三指曲后)向左推出,把弓拉到最圆,眼光盯着指尖。
2、然后重心右移,右手划弧,左脚回收,两掌捧于腹前并步站立(呼气)。然后反方向来一次,共做3次。
【做功要点】
左右开弓不光能宣开整个僵硬的肩背。拉到最圆的时候食指指尖会微微发麻,这里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起穴商阳穴,也抻拉了循行于肩颈和整条手臂的大肠经,这个功法对于便秘腹胀的人很有用。
呼吸要点:搭腕(吸气),并步(呼气)。
本式是一个左右开胸的拉伸动作,开左脚拉左弓升肝气,打通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开右脚拉右弓升肺气,疏通肺经和大肠经。肝气以升发为宜,肺气以肃降为顺。肝升肺降,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升降协调,对全身气机的条畅、气血的调和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式能打开胸廓,调和气血,对颈椎病、胸椎旋转错位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做法】
左手掌根上撑,上举(吸气)至头左上方,右掌根下按。然后左臂下落(呼气)于腹前,一左一右做三次。
【做功重点】
撑天按地的时候力在掌根,指尖方向要相对,才能充分抻拉到大肠经。
两臂一松一紧的上下对拉,牵拉和按摩了脾胃,对消化吸收好。同时也抻拉了两胁肝胆,宣发肝气,常郁闷生气的人可以选择做这个功法。
呼吸要点:上举(吸气),下落(呼气)。
本式是一个对脊柱和胸廓做上下拉伸的动作。双手在胸前上下翻转带动胸廓脊柱反向牵拉和旋转运动,打通足阳明胃经和手三阴、手三阳经。《灵枢.五邪》“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素问.痿论篇》中指出“治痿独取阳明,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故本式能培养后天之本,滋润筋宗利关节,加上对胸廓和脊柱的上下牵拉对颈胸交锁、胸椎关节错位、侧弯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做法】
两腿微屈挺膝(吸气),手臂于两侧伸直,掌心外旋向上,头尽量向后转,目视左斜后方,稍停。两臂内旋收回两侧,两腿微屈,目视前方(呼气)。一左一右做三次。呼吸要点:起身(吸气),转正(呼气)。
五劳:“素问”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七伤: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形劳意损伤神,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本式通过脊柱的上下拉伸和旋转以及双臂的内外旋转和十趾抓地,从而打通手三阴、手三阳经,足三阴、足三阳经以及奇经八脉,五劳得养,七伤得除,脊柱褚症得解。本式能调理脊柱的生理弯曲和旋转错位,对颈椎关节错位、颈轴变直、颈椎间盘突出、颈胸交锁、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均有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做法】
1、右脚开步站立,两腿微屈,两掌经两侧上举(吸气),两腿半蹲为马步,两臂向双腿降落(呼气)扶于膝关节上方。
2、身体重心右移,俯身经过右脚面,重心放低,由尾闾带动上体向左旋转,经过左脚面(吸气)。然后身体重心后移,上体后摇由右向左向前旋转,身体立起(呼气)。一右一左做三次。
【做功重点】
尽量不要打折扣做,身体摇转时使脖颈和尾闾尽量对拉伸长,速度柔和缓慢连贯。脖子全程不要硬着,下颌不刻意内收或扬起,使颈部肌肉尽量地放松伸长。如果费力就一右一左做两次,以后再慢慢增加次数。呼吸要点:左右倾(吸气),摇头摆尾(呼气)。
经常上火、口腔溃疡、喉咙肿痛、爆痘的人多是虚火,头面飘虚火,中下焦常年寒湿,常做这个动作,可以把上飘的虚火拽回丹田,温暖肾水。
本式通过整个脊柱从骨盆到颈椎的摇摆旋转和转跨拉伸腰大肌,打通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沟通心肾,达到水火既济,阴阳平衡,“阴平阳闭,精神乃治”。本式是对颈胸腰骶椎的综合运动,对脊柱的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椎体的旋转侧摆、滑脱、肌肉劳损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
【做法】
1、两腿挺膝站立,两臂向前向上举起,掌心向前,目视前方。两臂屈肘,两掌心向下,按至胸前,两掌反穿至背后,沿着脊背向下摩运至臀部,同时上体前屈,两掌沿腿至脚面,两膝挺直,目视前下方。
2、两掌前举上升,脊柱随之升起。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6次。
【做功重点】
双手按摩腰背下肢后方时要稍微用力,因为你温煦按摩到的就是全身第一大阳经膀胱经,想要一身阳气就必须调动起这条经络。此式有两个呼吸循环,上举(吸气),下按(呼气),反穿、摩运(吸气),攀足(呼气)。
向上挺身时需以臂带身一节节起来,这样才会充分抻拉到前后任督两脉,使阴阳都得到滋养。
本式通过对脊柱后伸和前曲分别对督脉和任脉进行充分拉伸,打通任督二脉。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诸阳。督脉循行于背部正中线,背为阳能联系手三阳经和足三阳经,使阳经之气都交会于督脉的大椎穴;带脉出于第二腰椎,阳维脉会于风府、哑门,督脉与之均有联系,所以,督脉为“阳脉之总纲”和“阳脉之海”,能调节全身阳经,总督一身阳经之脉气。任脉是奇经八脉之一,与督、冲二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岐”。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颏部。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任督二脉若通,则八脉通;八脉通,则百脉通,进而能改善体质,强筋健骨,促进循环。本式对小关节错位、脊柱生理弯曲改变、腰背肌劳损等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
【做法】
左脚向左开步,脚蹬马步,两掌握拳于腰侧,大拇指在内,拳眼向上。左拳向前冲出,拳眼向上,怒目而视,左拳变掌,再旋腕握固成拳,收回腰处。一左一右做三次。
【做功重点】
这个功法细节挺多,比如脚趾抓地,握固冲拳,怒目圆睁的方法,能使肝气畅达,末梢气血周流,全身上下都有劲儿。呼吸要点:攒拳怒目(呼气),抓握(吸气)。
本式通过马步冲拳,十趾抓地,怒目瞪眼,攒拳、旋腕、手指抓握动作,达到周身鼓荡,筋强骨壮。“骨弱筋柔而握固”,《诸病源候论》“握固两手,如婴儿握,不令气出”。握固有助于安魂定魄,收摄精气,主要作用的人体系统是肝经和肾经系统。肝主筋,肾主骨,故本式能强筋壮骨,增长力气。对腰背肌劳损、脊柱小关节旋转错位、椎间盘突出等均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做法】
1、两脚跟提起,头上顶,稍停,目视前方。两脚跟下落,轻震地面。一起一落为一次,共做七次。
2、八段锦收式归拢在这了:最后两掌合于腹前,呼吸均匀,周身放松。
【做功重点】
脚跟起落,练人体平衡,起的时候要如平地拔起,脚趾抓地,提肛收腹,让六腑气机处于紧张状态。下落的时候就像山河地震,震动脊柱和督脉。呼吸要点:提踵(吸气),颠足(呼气)。
“背后七颠”是八段锦的收功,相当于引气归元,做完整套功法之后,重新梳理身体气机,不致于出现散乱。
本式是在前七式的基础上而产生作用的,经过前七式的练习,全身经络得到疏通,气血循环机得到改善。通过背后七颠动作使脊柱得到充分的震动,由于脚跟有节律地弹性运动,从而使椎骨之间及各个关节韧带得以锻炼,对各段椎骨的疾病和扁平足有防治作用。
同时有利于脊髓的循环和脊髓神经功能的增强,进而加强全身神经的调节作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此时全身轻松,身心愉悦,有病祛病,无病延年益寿。
纵观上述,八段锦对人体脊柱健康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通过动静结合,整体与局部兼顾,修心与修身为一体,而达到身心健康,脊正梁端。修心有利于心正,心正脊柱正;修身有利于脊柱正,脊柱正身正。所以说要想有好的脊柱必须有自然的、自在的、光明的、美好的心境。在这种意境下进行八段锦的练习才能去除心魔,疏通经络,脊柱得养,筋柔骨正,身心健康。同时通过练习八段锦,能够疏通督脉,提升阳气,增强机体免疫力,对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同样具有很好的效果。
提醒:初学的人动作还不熟练时,只要配合自然顺畅呼吸就好。不要刻意呼吸、大呼大吸,尽量不憋气、用腹式呼吸。随着动作打开和熟练,在动作里“找”呼吸,身体更能受用。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骨二科脊柱1组 何升华、冯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