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心脏换瓣术后病人注意!疫情期间也要按时检测凝血功能

发布日期:2020-06-15

小王今年23岁,6年前做了心脏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术后长期抗凝治疗。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未及时前往医院检测凝血功能。某日清晨起床时,突然摔倒并出现言语不清,急送医院检查发现大脑中动脉栓塞。年纪轻轻的怎么会出现脑梗塞呢?深圳市中医院心胸外科的医生了解到小王曾行心脏换瓣手术,建议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发现在置换的机械瓣上有血栓形成,机械瓣功能失常。找到病根后,医生立即建议加大抗凝治疗力度,在严密监测下,女孩的机械瓣功能恢复正常,肢体活动及言语能力也逐渐恢复了,女孩的家人这才长出了一口气。


心脏瓣膜病变行机械瓣/生物瓣/或瓣膜成形术后,都需要进行抗凝治疗,最常用的药物是口服华法林。机械瓣置换术后需要终生抗凝治疗,瓣膜成形或生物瓣置换术后需要至少半年抗凝治疗。华法林抗凝治疗要保证凝血功能处于准确的抗凝时间窗口内(通常为INR值2.0-3.0)。抗凝不足或过度,会出现血栓形成或出血状态。小王就是因为新冠肺炎期间,顾忌去医院监测凝血功能,出现抗凝不足形成血栓,还好及时发现治疗,身体才逐渐恢复了正常。


华法林治疗监测凝血功能指标为: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国际标准抗凝比值(INR)。通常1-2周一次,稳定后可延长至1个月一次,最长不超过3个月。出现剂量调整后应一周内复查。


口服华法林期间,如出现皮肤瘀斑、牙龈、鼻出血、血尿、黑便、呕血、月经量多、肢体深部血肿,甚至颅内出血等抗凝过度的表现时,应及时减少或停止抗凝治疗,必要时使用维生素K1对抗出血倾向。反之,如出现心慌气促、咳嗽咳痰、不能平卧,外周动脉搏动减弱、肢体活动障碍、感觉异常、语言障碍,甚至昏迷等症状,应警惕血栓形成,需要及时调整华法林用量,达到治疗要求。


有一些病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恢复得很好,然而由于对抗凝治疗监测不够重视,经常出现出血或血栓并发症,甚至发生死亡的悲剧。可见术后抗凝是一件性命攸关的大事,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凝治疗,定期严密监测凝血功能,才能确保生命无虞。


此外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期间,要注意药物或食物可能造成的增加或减弱抗凝效果的情况,及时和医生保持联系或沟通。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外五科 滕晏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