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每天在门诊都有不少患者抱怨:
医生,我都咳嗽3个月了,吃了好多止咳药都不管用怎么办呀?
医生,我每天晚上一睡觉就喉咙痒、咳嗽,好难受!但是去医院拍片医生说肺和气管没问题,消炎药、咳嗽药吃了好多,仍然咳嗽不止,我得的是什么病呀?
医生,疫情期间,咳嗽让我和家人都很紧张,核酸检测和胸部CT检查都没事,在社康开了治疗咽炎和咳嗽的药,还是整晚的咳嗽,太难受了。
你是否也遇到过这种烦人的咳嗽呢?平时大家都会觉得咳嗽,要么是肺和气管出问题了,要么是慢性咽喉炎,可是为什么肺和气管的检查都没问题,用止咳的药也不管用呢?
如果说胃也会咳嗽,你是否会很惊讶!
首先,先给大家介绍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疾病——咽喉反流性疾病。
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部位,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临床表现为咽喉部异物感、持续清嗓、声嘶、发音疲劳、咽喉疼痛、慢性咳嗽、呼吸困难、喉痉挛、哮喘等症状。
那咽喉反流性疾病引起的咳嗽和其他常见咳嗽有什么区别呢?
咽喉反流性疾病引起的咳嗽,多在夜间或睡眠时发作,也可能在早上起床以及吃饱饭后出现,咳嗽前多因咽喉发痒、难以忍受而咳,以干咳为主,也可能伴有频繁的清嗓子动作。常用的止咳化痰药或抗生素治疗对咳嗽缓解不明显。
当然,仅仅依靠咳嗽的特点是不能诊断为咽喉反流性疾病。这时,便需要填写反流症状指数评分量表(RSI),如下图:
这个量表包含9项不舒服症状的描述,评分从0分到5分,0分即没有这个症状出现,5分则表示这个症状非常严重,0-5严重程度是递增的,这个量表在就诊时医生会指导填写,如评分>13分,那可能是考虑咽喉反流性疾病。
通过这个评分量表已经初步诊断为咽喉反流性疾病,接下来便需要做一个电子鼻咽喉镜检查。为什么要做喉镜检查呢?因为咽喉反流性疾病在咽喉部体征上有它的特点,比如声带后连合区域黏膜增生、肥厚,声带弥漫性充血、水肿,严重时出现肉芽肿、喉室消失、声门下狭窄等,通过喉镜检查后,我们需要填写另外一个表格——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FS),如下图:
如果喉镜评分>7分时,同样考虑咽喉反流性疾病。结合以上两个量表的数据,我们基本可以为咳嗽找到原因了——咽喉反流性疾病。
那这和我们常说的慢性咽喉炎有什么不一样呢?慢性咽喉炎往往与我们长期饮食辛辣刺激或抽烟饮酒等对咽喉粘膜产生的慢性炎症改变引起,而咽喉反流性疾病则是你的“胃”出问题了。咽喉反流是已经证实的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表现。所以如果你同时出现明显反酸、烧心的话,可能还需要进一步行胃镜、上消化道造影、食管24h pH监测或pH阻抗监测等检查。
如果你有咽喉反流性疾病,怎么治疗呢?
和慢性咽喉炎引起的咳嗽在治疗上主要区别在于,咽喉反流性疾病需要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抑酸治疗,如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泮托拉唑等。如果胃动力不足,配合促胃肠动力药,如雷尼替丁、西咪替丁等。不能耐受或不适合PPI治疗的患者,或用于维持治疗,必要时睡前可加用一次H2受体阻滞剂,如莫沙必利、西沙比利等。
早在二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就已经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的是人体的五脏六腑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出现咳嗽。咽喉反流性疾病的咳嗽,主要原因在“胃”,所以古老中医不仅神奇,而且科学。
深圳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在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上,采取中医综合疗法,通过中医辨证施治,以中药及针灸为主,调理全身脏腑功能,扶正祛邪。配合科室自制的天竺雾化液进行雾化或者含漱,可有效缓解咽喉不适感及咳嗽。穴位注射、穴位贴敷、埋针、中药熏洗等中医特色疗法,可以缓解咽喉局部不适,同时也可以调节全身机能,促进疾病康复。
如果你夜间、睡前或饭后出现咽痒干咳,自己吃了止咳药效果不好,可能需要警惕是“胃”出问题了,这时候就需要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切忌盲目服用抗生素等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那平时我们怎么避免惹上这种麻烦的咳嗽呢?这需要我们在饮食上注意几点:
(1)避免进食辛辣刺激以及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如巧克力、坚果等;
(2)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碳酸饮料、柠檬水、橙汁等;
(3)避免熬夜、进食宵夜、暴饮暴食及不规律进餐;
(4)少吃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如土豆、芋头、粉丝、粉条、红薯。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耳鼻喉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