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食费力、吞咽缓慢,因为吞咽障碍体重明显下降了,吞咽障碍患者该怎么吃呢?一起来学习一下!
一、吞咽障碍食品的质构特点
①具有内聚性。当食物被压碎后,食物碎块之间应可相互结合并易于形成食物团;当食品内聚性差,则松散,容易残留在咽部,增加误吸风险。
②合适的黏着性。芝麻糊等黏着性过高的食物,会增加咽部残留的风险。
③一定的硬度和变形能力。容易变形食团,可以顺滑的通过口腔和咽部。
④固体食物应该密度均匀。
二、调整食物质构的方法及忌用食物的种类
1.调整食物质构的方法
①硬的变软:通过烹煮、搅拌等方法使其变软,以便于咀嚼和吞咽。
②稀的增稠:在液体如水、饮料、果汁、牛奶中加入等食品调整剂(增稠剂),以便增加食物的粘稠度,降低食物在咽和食管的流动速度,预防呛咳误吸。
③食物均质:使用破壁机、搅拌机等使其密度均一、顺滑。
④避免异物相夹杂:避免固体和液体混合食用、避免食用液固分相的食物。
2.吞咽障碍患者食物忌用举例
三、不同分级食物的选择
掌握上述内容后,接下来你需要根据临床、康复、营养等多学科等医师根据患者吞咽评估情况给出的膳食建议,选择适当的食物并进行合理的调配。
吞咽障碍食品可分为6级,其中液体分为3个级别(1级低稠型、2级中稠型、3级高稠型);固体食物分为3个级别(4级细泥型、5级细馅型、6级软食型),还包括吞咽训练专用食品;每一级食品都有其特点及适应人群。
1级低稠型
- 性状描述:入口便在口腔内扩散,咽时不需太大的力量。
- 质地描述:倾斜勺子容易从勺子中以线条状流出。用“吸”表达最为合适。
- 适用人群:轻度吞咽障碍患者。
2级中稠型
- 性状描述:在口腔内慢慢扩散,容易在舌上聚集。
- 质地描述:使用汤匙舀起并倾斜,可从勺子中以点滴状流出。用“喝”这一表达最为合适。
- 适用人群:开始治疗性经口进食的患者。
3级高稠型
- 性状描述:明显感觉到黏稠,送入咽部需要一定力量。
- 质地描述:使用汤匙舀起并倾斜,勺子呈团块状,不会马上流下。用“吃”这一表达最为合适。
- 适用人群:重度吞咽障碍患者。
4级细泥型
- 形态描述:均质、光滑,易聚集,可用汤匙舀起。
- 特点:经过口腔简单操作可以形成食团,不需要撕咬或者咀嚼即可咽下。易吞咽,不容易在口咽部残留、误吸。
- 适合对象:不需咀嚼能力,但需具有运送食物能力,可经口进食者。
- 汤匙倾斜测试:将汤匙侧倾会使整勺食物滑出。
- 食物举例:添加凝固粉、增稠剂经过搅拌机搅拌后的各种均质糊状食物。
5级细馅型
- 形态描述:有一定形状,但容易压碎
- 特点:有一定的内聚性,容易形成食团,不会在口腔内大量的离水,在咽腔不易散开,舌和上下颚之间可以压碎。
- 适合对象:舌与上下腭能压碎食物,可通过舌运送食物者
- 汤匙倾斜测试:汤匙上可保持形状,当向下或侧倾汤匙或轻微摇晃汤匙时,整勺食物会全部滑下,在餐盘上可成团状或缓慢塌陷。
- 食物举例:添加凝固粉、增稠剂搅拌后制成的食品,如三分粥、五分粥的各种均质糊状食物。
6级软食型
- 形态描述:质软、不易分散、不易粘连。
- 特点:具有用筷子或汤匙就能切断的软硬度,无需牙齿或义齿也能吞咽,但需具备上下牙床间的挤压和碾压能力。
- 适合对象:存在误吸风险的吞咽功能及咀嚼功能下降者。
- 汤匙倾斜测试:使用汤匙边缘可切断或分成小块食物,用汤匙头部下压一小块食物时可将食物压扁,如将汤匙移开,食物不会恢复原状。
- 食物举例:以软食和流食的食品为主,如全粥、软饭及搅拌制成的硬度较高的食品。
吞咽训练专用食品
- 形态描述:均质、附着力较低、内聚性较高、硬度较软、脱水较少的凝胶状食品。
- 特点:不需要咀嚼即可直接咽下(整块吞下),不含蛋白质或蛋白质含量较少的吞咽调整食物,即使有残留也容易清除。
- 适合对象:吞咽评价和训练的推荐食物形态,作为吞咽造影或喉镜下最容易咽下的候选检查食物,适合拔管前后和开始经口进食训练的吞咽障碍患者。
- 汤匙倾斜测试:容易舀成片状,用汤匙舀取时即变成合适的食物团块,质地有一定的粘着性,可在汤匙上维持原状,若将汤匙侧倾,则整个汤匙的食物会全部落下。
- 食物举例:用增稠剂制作的茶凝胶或果汁凝胶。
四、饮食行为的管理
除了饮食质构的调整以外,饮食行为的管理也非常重要。
1.摄食前的管理
进食前排痰并进行口腔清洁,提前告知患者,使其对进食有心理准备。
2.摄食中的管理
①体位:调整患者的头部或身体姿势,身体姿势调整尽量采用坐位下进食,病情严重可将床头摇高30-60°,颈部前倾,偏瘫侧肩部垫起,喂食者位于患者健侧。
②进食方法:协助患者将食物放在口腔健侧,食物应放至舌中后部用匙背轻压舌部,以刺激患者吞咽。每次吞咽食物后,反复做几次空咽,确认完全咽下后再喂第2口或每次吞咽后饮少许水(1-2m1),每次进食后均做好患者口腔清洁。进食过程中,注意力要集中,不与人谈话、看电视或思索和进食无关的问题,以免精神分散引起呛咳。
③ 进食时间:全程以30-40min为宜,缓慢进食, 细嚼慢咽。
3.摄食后的管理
①摄食后的监测:观察患者每次进食前后呼吸音、呼吸形态、疲劳感及程度,是否存在呛咳、进食所需时间、每次进食量及种类、进食后口腔残留食物数量和需帮助的程度。
②活动的选择:进食后半小时内保持半坐卧位,禁止扣背排痰,避免平躺和剧烈运动,卧床患者尽量减少搬动,防止食物反流。
③口腔护理:进食后应进行口腔护理,可用温水漱口或生理盐水棉球擦拭以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防止误吸,避免口腔滋生细菌。
五、预防吞咽障碍患者营养不良与饮水不足,应该怎么做?
1. 制备吞咽障碍膳食时注重食物营养搭配,同时兼顾食物的色、香、味,满足患者的饮食愿望。
2. 重视全程营养管理,掌握增稠剂的使用,保证饮水量。
3. 关注体重、进食量,定期营养门诊就诊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及时发现营养风险,并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治疗方案。
六、视频分享
不费牙、易吞咽的糊状食物如何制作,快跟着视频一起学习
参考文献
[1] 李秀云,孟玲.吞咽障碍康复护理专家共识[J].护理学杂志,2021,36(15):1-4.
[2] 吞咽障碍膳食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12):881-888.
[3] 中国社区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护理与照护专家共识[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9,17(04):7-15.
[4] 王拥军,王少石,赵性泉,王春雪,杨弋,宋海庆,张婧,楼敏,冀瑞俊.中国卒中吞咽障碍与营养管理手册[J].中国卒中杂志,2019,14(11):1153-1169.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营养科 宋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