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一杯凉茶治百病?中医专家提醒:广东凉茶要这样喝

发布日期:2020-07-30

炎炎夏日,碰上熬夜加班又吃了一大堆垃圾食品,没什么比喝上一碗正宗凉茶更让广东人安心了。可是最近,凉茶似乎被架上了烤炉。据报道,广州番禺警方在当前开展的“飓风2020”专项行动中,查处了一批非法凉茶店铺。发现一些凉茶经营者非法在凉茶里添加西药来提高独家凉茶“疗效”,吸引回头客,增加营业利润。这引发了市民的担心。食品安全问题关系重大,不少市民不禁担忧:凉茶还能喝吗?怎么正确喝呢?


一、凉茶简介

广东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天时间较长,在广东生活的人们一年四季有较多时间处于高温、潮湿的环境中,广东人的体质多湿、热;而凉茶作为广东文化的标志之一,是人们根据当地的气候、水土特征,在长期预防疾病与保健的过程中,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原料,总结出的一种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祛火除湿等功效的饮料。

广东凉茶种类繁多,如二十四味凉茶、石岐凉茶、湛江感冒茶等,主要由寒凉的药物组成。常用的药物包括板蓝根、木棉花、金银花、夏枯草、桑叶、茵陈等,具有清热解毒、降火、祛湿等作用。按照功效可分为:清热解毒茶、感冒茶、祛湿茶、清热润燥茶,共四类。走在广东的街头,各式各样的凉茶铺,也体现了传统凉茶在“老广”的心中有着及其重要的位置。

在现代生活中,空调、冷饮、熬夜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生活常态;饮食也越来越多样化,不用出远门也能吃到地道的四川火锅、湘菜、江浙菜系等,而每个地方的饮食都与其所在地理位置的气候相关,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体质也多发生了变化。压力大、熬夜、烟酒、空调、少动成为了现代人体质的五大特征。因此,现代凉茶也应运而生。“邓老凉茶”、“加多宝”、“和其正”等现代凉茶减少了药物的寒凉之性,养生防病而不损胃气。

其中“王老吉”改变凉茶铺原有的方式,开设凉茶铺实体店,以当代奶茶店的先进模式,主打“现泡”凉茶,口感也一改人们对多数凉茶“苦”的概念,推陈出新,保持原有传统凉茶的同时也从口感上进行改良,加入了年轻人喜爱的奶缇、鲜果等年轻人喜爱的元素。


二、凉茶适应症

常听到广东人说,“我好热气,去喝个凉茶”、“昨天吃了个火锅,喝个凉茶降降火”,可谓一杯凉茶就能解决“上火”的问题。那么你是真的“上火”了吗?“上火”归属于中医热证的范畴,“火”也可分为“实火”与“虚火”。“实火”主要由阳热亢胜引起,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目赤、大便干结、小便黄、舌红苔黄等症状;而“虚火”主要由内伤劳损所致,常见症状包括口燥咽干、躁动不安、五心烦热(手足心发热、心烦)、舌红无苔等症状。而对于现代年轻人熬夜之后多出现“虚火”,而不是真正的“实火”;而空调房里烫火锅,第二天出现口舌生疮、牙龈肿痛也多由“虚火”引起,对于“虚火”,应以“滋阴润燥”为治疗原则,可用适量麦冬、天冬当茶饮,多食用滋阴降火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甲鱼等。常用的方剂有口炎清颗粒、六味地黄丸等。

而对于“实火”则可用适量菊花、金银花当茶饮,多吃苦瓜、绿豆、豆腐、荸荠等食物。常用的方剂有夏桑菊颗粒、板蓝根颗粒、清热祛湿茶等。在使用药物前应先对自己的状况进行初步判断,最好在医师、药师指导下进行用药。


三、服用凉茶注意事项

1、在服用过程中应注意个人的辩证,更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2、对于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慎用。

3、凉茶为寒凉之物,脾胃虚弱者、体质虚弱者应减少服用量,并建议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服用。


四、对于“凉茶中非法添加西药事件”的思考

对于近日番禺民警抽查凉茶铺中发现有15重凉茶重含有不同程度的西药“对乙酰氨基酚”“氯苯那敏”“布洛芬”“马来酸氯苯那敏”“甲硝唑”等成分,这些成分主要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及布洛芬)及抗组胺药(氯苯那敏、马来酸氯苯那敏),可用于解热镇痛、过敏反应等,长期服用对胃肠道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影响较大,且会出现嗜睡、乏力等现象。更重要的是,若非法添加者对药理知识缺乏,而中药中所含成分较多,部分中药化学成分与非法添加药物的药理作用相似,西药与中药共同应用时是否会产生拮抗作用或重复用药现象,后果不堪设想。


凉茶乃中医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广东文化的代表,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继承中创新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非法添加西药不应作为“增加”疗效而添加至凉茶当中,食品、用药安全关乎着百姓的身心健康,不要让我们的百姓对凉茶有误解,更不要让百姓不敢“爱”我们的凉茶!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制剂中心 张尚斌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