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腹泻,只是饮食出问题?要警惕容易漏网的元凶——艰难梭菌!
、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是一种革兰阳性厌氧芽孢杆菌,一般寄生在人的肠道内,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及人和部分禽畜的粪便中。艰难梭菌芽孢在一般环境中可存活6个月,且耐热、耐酸,并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临床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可引起轻度腹泻至血样腹泻,严重感染患者可导致假膜性结肠炎、中毒性巨结肠、肠坏死,甚至危及生命。CDI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已经超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成为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体。
感染的危险因素
长期暴露于广谱抗菌药物,尤其是克林霉素、氟喹诺酮类和第三代头孢菌素患者,具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老年人,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低下、糖尿病、肾功能衰竭、胃肠手术、管饲、肠道准备、营养不良、炎症性肠病(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及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和抗组胺剂(如H2受体阻滞剂)等患者容易发生CDI,尤以胃肠手术后合并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的患者发生风险最高。
临床表现
婴幼儿、长期住院患者CDI症状隐匿。多发生在抗生素应用的4-10天内,或停药后数天至1月起病,也可于用药1-2天后即发病。
肠道症状:
并发症:低血压,休克,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急性腹膜炎;肠外症状少见。
轻至中度感染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可正常,严重感染者白细胞可达15×109/L以上,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诊断CDI意义不大,但PCT > 0.2 ng/ml时,提示CDI有重症化趋势。合并脓毒血症时,相应脏器损害的功能指标也异常,如血肌酐超过正常值1.5倍,血清白蛋白 <25 g/L。
内镜检查为诊断CDI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在病原学依据缺乏或难以与其他炎症性肠病相鉴别时,典型内镜下特征表现为伪膜性病变。
CDI治疗的首要原则是尽可能停止正在使用的抗菌药物,水电解质支持治疗;其次,口服有效治疗药物。根据患者感染的严重程度,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
(1)抗生素
仍需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其他部位感染的CDI患者:尽可能替换在用的诱发CDI的抗菌药物,特别是头孢菌素、克林霉素和喹诺酮类;尽可能缩短疗程;若调整药物后CDI有所缓解,应给予CDI标准疗程10-14d;若诱发CDI的抗菌药物无法替代或停药,则抗CDI药物需要延长到抗菌药物疗程结束1周。
(2)中药
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 difficult associated diarrhea,CDAD)是 CDI 引起的一种疾病。有文献指出 CDAD 的主要治疗原则是健脾益气、渗湿,其遣方用药宜选用药性以温、平,药味以甘、苦为主,药物归经以归脾、胃、肺三经的为主,并且白术、甘草、茯苓、党参、山药、薏苡仁、白扁豆、砂仁、葛根、白芍等是中药治疗的高频药物。参苓白术散作用于产TcdA和TcdB艰难梭菌后,对艰难梭菌tcdA和tcdB基因的表达均有显著或是完全抑制,理中汤也有显著的抑制。中药复方可能是通过影响毒素基因的表达来达到治疗 CDI 的目的。
2、手术治疗
经内科保守治疗失败的重症CDI患者都应该进行腹部CT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或全结肠炎,以尽早确定外科干预的时机。
3、粪便菌群移植
仅适用于复发性CDI,尤其是第三次发作以后。治愈率可高达90%以上。
更多资讯: 欢迎至质信部感染管理科(医技楼403)取阅《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的采集和转运》台历。
资讯来源:深圳市中医院质信部感染管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