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针,不吃药,也有方法能减轻抑郁、缓解情绪?
患有重度抑郁症的小睿,时常情绪低、食欲差,并伴有自伤行为。正当家人苦恼无奈的时候,状况却在没打针、没吃药的情况下发生了好转,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18岁已休学一年的小睿,高二时诊断为重度抑郁症,经常便秘、湿疹、鼻塞、打喷嚏,并伴有自伤行为,被专业医疗机构治疗近一年,效果并不明显。看着小睿体重持续下降,家人带着他来到深圳市中医院营养科就诊。在医生建议下,小睿首先进行了过敏原检测(即食物Ig E),却未检测出阳性项目。经过讨论并征求了家长的意见之后,医生继续为小睿做食物不耐受检测(即食物Ig G)。结果发现,小睿对鸡蛋、牛奶、小麦、花生等食物重度不耐受,香蕉、虾、菠萝、大豆等食物中度不耐受!在医生的嘱咐下,小睿开始停食这些不耐受食物,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了3个多月肠功能的康复和肠道微生态的重建。停食不耐受食物后大约过了一周,小睿的湿疹开始逐渐好转,食欲、睡眠和便秘都大有改善。3个月后,大部分不适症状都有很大程度改善,情绪也慢慢好起来了。上周,妈妈带小睿来营养科复诊,小睿体重增长了10斤。
家人几乎不敢相信,改变饮食竟然有这么大的作用!反思之前,因为小睿体质差,每天都硬逼着孩子吃鸡蛋、牛奶、面包。没想到孩子对这些食物高度不耐受,应该全面禁食。
小睿家长:“真没想到鸡蛋、牛奶、小麦还会让人生病,如果早几年检查就好了,可以让孩子少受很多罪呀!“。
小睿家教老师:“小睿情绪改善了,注意力也集中了,学习效果奇迹般地进步。”
小睿:“一开学就复学了,争取能考上理想大学!”
小睿的故事说明,饮食干预对存在食物不耐受的抑郁症患者日常生活和身体症状有改善作用。在工作生活中,对食物不耐受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一、不耐受的食物为什么会影响情绪?
一方面,由于机体缺乏相应的酶或者免疫失衡,导致某些食物产生特异性抗体(sIg G),形成免疫复合物,产生由IgG介导的慢性过敏反应,引起一系列情绪和行为问题;
另一方面,某些食物引起胃肠道炎症或过敏,产生机体病理改变,不能将谷蛋白或酪蛋白等彻底分解,在体内形成过多短肽片段,这些短肽片段具有阿片活性,对神经系统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过量短肽片段通过消化道进入血液,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时,也会影响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同时谷蛋白或酪蛋白也可能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对大脑功能直接造成损伤,继而导致与食物有关的大脑功能失调,并出现情绪障碍。
二、食物不耐受的饮食干预
食物不耐受结果分为阴性、轻度不耐受、中度不耐受、重度不耐受四种,分别根据下图的建议进行饮食干预。
三、注意事项:
- 严格按照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 对于所禁食物,只要含有该食物成分,不管何种形态和数量多少,都要严格禁食;
- 要持之以恒,并认真记录孩子的情绪、行为和身体症状;
- 改变孩子的饮食习惯和结构,采取多样化饮食;
- 注意营养平衡,防止营养不良,根据禁食种类和时间,给予必要的营养补充剂;
- 饮食干预只是辅助治疗,如有其他疾病相关治疗不能随意停止;
- 最好在营养医生或相关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干预。
四、饮食干预的一些作用:
1.孩子睡眠改善,容易入睡,中途醒来的次数减少;
2.其次就是食欲好转,大便次数逐渐恢复正常。
3.在学习表现上是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学习效率提高。
如果您和家人有食物不耐受相关的症状和指征,可千万别大意!
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孩子或成人在睡眠、饮食和胃肠功能等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异常,就要特别重视是否存在食物不耐受的问题,可到医院进行专业、全面的食物不耐受测试并进行针对性的饮食干预。
参考文献:
1.Tao R, Fu Z, Xiao L.Chronic Food Antigen-specific IgG-mediated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 as A Risk Factor for Adolescent Depressive Disorder.Genomics Proteomics Bioinformatics. 2019,17(2):183-189.
2. Parker G, Watkins T.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when antidepressant drug intolerance may indicate food intolerance.Aust N Z J Psychiatry. 2002,36(2):263-265.
3. 张佳林,袁勇.食物不耐受与精神障碍相关性研究进展.中华消化杂志,2021,41(12):856-858.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营养科 曾瑶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