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警惕隐匿的“杀手”——肝脓肿

发布日期:2023-04-20

在出现反复低热、乏力等症状时,一定要注意!部分市民觉得这不是大问题,熬一熬就过去了,不愿来医院就诊,却恰恰因此置身险地!


2023年1月开始,李阿姨出现发热症状,体温38.3℃,在家自行口服布洛芬退热后症状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愈发严重。除了反复低热外,还出现了食欲下降、乏力、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等症状。最后才在家人搀扶下来到了深圳市中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李阿姨的CT报告显示右肺中叶、右肺下页及左肺上叶舌段见片状高密度影。医生考虑为炎症可能。但这么小面积的肺炎显然不能解释患者这么严重的病情——极度疲乏,站立不稳,需要家人搀扶,走路5米需要停下来歇息。在反复追问病史后,医生发现,李阿姨既往有肝囊肿,2015年曾因胆囊结石做过“胆囊切除术”。于是第一时间为她进行了肝胆系统的超声检查,果然发现,李阿姨的肝脏上存在不同程度的脓肿!经过及时而有针对性的检查,医生初步考虑引起李阿姨长时间发热的元凶便是肝脓肿!那么肝脓肿究竟是什么?今天就来讲讲这个隐秘杀手。


肝脓肿并不是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类疾病,其年发病率估计为2.3例/100,000人,也正是因为其发病率低,所以往往容易让人忽略。但它的死亡率却不低,据《感染病学(第2版)》数据显示,其平均死亡率为15%,如果没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结局往往是灾难性的。


肝脏是最容易发生胀肿的器官,内脏脓肿有很多种,比如脾脓肿,肾脓肿等,肝脓肿是最常见的。其主要由细菌、真菌、阿米巴等致病菌通过胆道、肝动脉、门静脉、直接蔓延等途径,侵入肝脏引起的肝内局灶化脓性病变,其中细菌性肝脓肿最为常见,占其发病率的80%。过去,肝脓肿最常见的来源是阑尾炎穿孔及随后的感染播散,但目前,胆道相关的疾病是肝脓肿发病主要原因。除此之外,糖尿病、胰腺疾病、肝移植、规律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结直肠肿瘤、慢性肉芽肿病等也被认为是发生肝脓肿的危险因素。



引起细菌性肝脓肿大多为多种微生物感染,混合的肠道兼性厌氧菌和厌氧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包含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肠球菌、链球菌、厌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其它引起肝脓肿的不常见病原体还包含结核分枝杆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棘球绦虫、假丝酵母菌、巴尔通体、片吸虫等等。


如何“发现”肝脓肿呢?

1、肝脓肿最典型症状是发热和腹痛,其他常见症状包含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甚至厌食、乏力、胸痛胸闷、黄疸、腹胀腹泻以及体重减轻等。

2、超声和CT是肝脓肿的首选检查方法;超声常作为肝脓肿的首选检查方法,可发现1至2cm的小病灶。CT检测肝脓肿的敏感性略高于超声,若最初进行超声检查但并未发现任何异常,且对肝脓肿的怀疑指数仍较高,则应进行CT检查。

脓肿引流和抗生素治疗是肝脓肿最基本的治疗方法。脓肿内容物引流是标准的治疗组成部分,因为该引流既是治疗性的,也有助于做出微生物学诊断,为后期的抗菌药物使用提供指导。

李阿姨病情危重,目前已经出现感染性休克征象,且肝右叶脓肿范围大,出现破裂风险高,如不及时穿刺引流,单纯抗感染治恐怕效果欠佳。经过讨论,在争取家属同意后,医院决定立即为患者进行了穿刺引流术,当日即引流出350ml黄色恶臭脓液。

在对脓液进行培养后发现,李阿姨实际上是大肠埃希菌导致的肝脓肿。在经过穿刺引流、积极抗感染、对症支持以及中医中药治疗后,不到1周李阿姨的脓肿明显吸收,顺利出院。



出院后,李阿姨和儿子专程返院送来了两面锦旗。李阿姨表示:“感谢深圳市中医院医护人员精湛的医疗技术以及细致入微的医疗服务,让我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恢复了!”总而言之,面对发热的复杂病因,一定要尽早到医疗机构,进行专业的诊治。


参考文献:《哈里森感染病学第三版》、UPTODATE、《感染病学第二版》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赖剑萍、刘磊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