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四季养生】立秋养生之道

发布日期:2020-09-05


立秋该如何养生呢?

杏林君告诉大家,立秋后生活起居、运动、饮食、出行、中药膏方及中医外治治疗应以滋养肝肾、健脾补肺、清泄相火为原则制定方案。


1、防暑

立秋之后气温不会很快下降,很可能有短时间的气温升高,人们还会经历一段高温潮热的苦夏,因此,立秋之后清热解暑要继续,防晒防中暑的工作依然不能松懈。


2、防燥

如果出现明显的咽部不适,应该注意多喝温热水,多吃些滋阴润喉之品,如百合、银耳、黑木耳、梨等,平时用嗓较多的人更要保护好嗓子,尽量减少说话。另外,秋天容易上火,建议容易上火的人少吃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嗓子影响健康。


3、养阴润肺

中医认为,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集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呼吸道疾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同时可多食一些酸味果蔬,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


4、防感冒

初秋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发期,孩子往往会出现发烧症状,有时还会出现脸色苍白、情绪不稳定、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他异常表现。初秋的夜晚,很多人习惯不盖被子,太过贪凉会导致腹泻、头重等。因此,初秋之际,千万注意不要贪凉!


5、早睡早起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6、做运动

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慢跑、爬山、球类运动等,秋冬运动量与夏季相比可适当增大,运动时间可加长,但要注意循序渐进。


起居指导:立秋后,相火加临致出现“秋老虎”天气,耗气伤阴,“养生之道,莫大于眠食”,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人体恢复元气。立秋后暑热未尽,但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往往是白天酷热、夜间凉爽。阳虚体质者晚上睡觉时使用空调易出现头痛、身乏、腹泻等症状,因此,睡眠时注意保暖防凉。


运动养生:人经过漫长的炎夏酷暑,耗散了大量的精血元气,立秋以后,人体处于虚空松弛之态而表现为“秋乏”。运动以舒缓柔和为佳,防汗出伤阴,阳气随之而耗。


养生功:立秋七月节坐功---每日清晨盘坐,上体前俯,两臂伸直以撑地,两臂分开与肩同宽,然后含胸缩体,屏住呼吸,耸身向上,重心前移,稍停,还原。如此反复36次,然后上下牙齿相叩,叩齿36次,漱津几次,待津液满口分3次咽下,意想把津液送至丹田。如此漱津3次,一呼一吸为一息,如此36息而止。此功法可补虚益损、调畅气机,改善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反侧等不适。


饮食养生---原则:少辛增酸

《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辛味发散泻肺,酸味收敛肺气,秋天肺气宜收不宜散。少吃姜、韭、辣椒等辛味食物;多食酸味果蔬,如:橘子、柠檬、葡萄、苹果、石榴、杨梅、柚子、杨桃等以收敛肺气。

《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可适当食用芝麻、百合、莲子、蜂蜜、藕、银耳、山药、石斛、乳制品等。


百合莲子莲藕汤

材料:(2~4人量)粉莲藕250克、鲜莲子20克、鲜百合10克、龙骨250克。


做法

1、将莲藕洗净,切小粒,鲜莲子洗净(不去莲子心),鲜百合、龙骨洗净。

2、以上药材和龙骨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至莲藕、莲子酥软即成,调入适量的盐,即可食用。


功效此汤具补中益气,宁心安神之功效。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