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中医院推拿科小儿推拿门诊成立于2008年10月。该专科将中医“阴阳学说”、“经络学说”、“中医整脊学”及“孙重山流派小儿推拿学”有效结合、融会贯通,研究出一系列针对小儿常见病的推拿疗法、中药敷贴、药浴等特色中医治疗方法,不打吊针、不用西药,为宝宝解除病痛!该门诊团队技术力量雄厚,目前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3名,其中硕士研究生6人,本科生3人。
专科主治:
● 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感冒、咳嗽、哮喘、化脓性扁桃体炎等;
● 神经系统疾病,如:睡眠障碍、小儿夜啼、小儿多动症、抽动秽语综合症、面瘫等;
● 消化系统疾病,如:厌食、腹痛(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腹泻、便秘、呕吐、滞颐(流口水)、新生儿肠绞痛、肠胀气等;
● 泌尿系统疾病,如:遗尿、尿频、漏尿等;
● 运动神经系统疾病,如:小儿肌性斜颈、桡骨小头半脱位、腱鞘炎、面瘫等
● 五官科疾病,如:近视、弱视、麦粒肿、慢性鼻炎、⿐窦炎、腺样体肥大、中耳炎等;
● 小儿发育方面的疾病,如:促生长治疗、病后调理、脾胃调理、自闭症、小儿脑瘫等。
专科特色疗法:
1.小儿推拿疗法:是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前提下,通过一定推拿手法刺激小儿特定穴位来调节小儿气血阴阳,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颇具中医特色的疗法,既可治疗已病,又可保健防病。
2.中药敷贴:将中草药研磨成粉,按比例加入介质,搓捏成丸,局部穴位外敷。适应症:咳嗽、咳痰、腹痛、腹泻、厌食、便秘、遗尿、口腔溃疡、扁桃体肿大、多发性淋巴结肿大等。
3.膏方:将调配好的中草药熬制成膏,加温水调服。适应症:腺样体肥大、咳嗽、厌食、消化不良等。
4.小儿药浴:将中草药或碾压或切断制成可迅速起效的中药熏洗药包,通过中药药浴、熏蒸或泡脚达到退热或止痒的作用。适应症:风寒风热感冒发热、湿疹、皮肤瘙痒等。
5.中药膏摩:将中草药添加介质制成外用涂擦膏,在推拿中配合使用,通过对局部穴位、经络走势的涂擦,使推拿效果事半功倍。适应症:痰多咳嗽等。
6.耳穴压豆及耳针:耳穴是指人体脏腑、器官、关节、组织在耳廓上的相应反射点,耳穴疗法是通过刺激这些对应反射点,来调治脏腑功能。适应症:咳嗽、鼻炎、近视眼、失眠、痛经等。
7.易罐:使用硅胶制作的易罐便于吸附于皮肤表面,松解局部肌肉痉挛、松解筋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达到祛风散寒、清热化痰、通经活络的功效。具有传统火罐的治疗效果,但又无烫伤之虞。适应症:高热、咳嗽、感冒等。
8.点刺放血:用采血针在特定穴位或局部病灶处点刺出血,挤捏出一定血量,达到透邪达表、清热散结、消肿止痛等功效。适应症:高热、扁桃体脓肿、麦粒肿等疾病。
9.艾灸:用点燃的艾草局部点灸,使皮肤温热发红,达到散寒止痛、温中固气的作用。适应症:腹痛、呕吐、厌食、泄泻、遗尿、尿频尿多等。
10.埋线:将人体可吸收的“羊肠线”埋于穴位内,达到长时间刺激穴位的作用,对慢性、顽固型疾病有显著的功效。适应症:小儿肥胖症及其他慢性疾病。
11.天灸:包括三伏灸、三九灸。根据每年特定的节气在夏、冬中的各三天,用扶阳、散寒等功效的药物敷贴在特定穴位,激发人体阳气以防治哮喘、鼻炎、体虚感冒、消化不良、腹泻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
12.揿针疗法:即皮内针治疗,属浮刺和浅刺的范畴。较之传统埋针,具有痛苦少,接受度强,安全可靠,作用持久的特点。广泛用于各种慢性疾病的调整过程中。
供稿:深圳市中医院推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