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爱牙日】关注口腔健康 远离槟榔与口腔癌

发布日期:2020-09-24


槟榔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东南沿海各省居民迎宾敬客、款待亲朋的佳果,因古代敬称贵客为「宾」、为「郎」,「槟榔」的美誉由此得来。槟榔喜欢阳光充足和湿气比较大的环境。从十月份到十二月份,人们会把槟榔青果采摘下来煮沸 4 个小时左右,再烘 12 小时得到槟榔干。


在台湾、印度、海南等地,当地许多人是槟榔的「忠实粉丝」,不仅把槟榔当零食,还把槟榔、烟叶和其他一些原料玩出「混搭」,促销台词口口相传:「槟榔加烟,法力无边;槟榔加酒,天下我有」。


然而,表面光鲜亮丽的背后是暗潮涌动。在嚼槟榔过程中,口腔黏膜会和槟榔中所含的生物碱及多种亚硝基胺化合物发生反应,亚硝基胺化合物已被认为是引起口腔黏膜病变的一种基本因子,口腔黏膜长期处在此种环境下,会使口腔黏膜病变导致纤维化,从而引发口腔癌。


2013年,一篇名为《槟榔王国中的割脸人》文章横空出世并广泛传播。文章中,身患口腔癌的刘桑果被割去大部分左脸,切掉左脸下颌、左牙床和淋巴,术后因神经压迫导致左眼完全失明。而他,并不是唯一受害者。伴随文章被熟知的,还有槟榔王国中6000万「割脸人」被反噬的人生。一时间,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槟榔这个使人上瘾的「软性毒品」。槟榔块中的致癌因子包括槟榔花中的生物碱、槟榔子生物碱的硝化衍生物、其他成分自动氧化所释放出的活性氧等,红灰成分对口腔黏膜组织具有刺激作用。


研究者分析了 152 例嚼槟榔者和 137 位不嚼槟榔者,结果发现 84.4% 咀嚼槟榔者患有口腔粘膜病变,远远高于不嚼槟榔者的 37.2% ;另有研究显示, 66% 的嚼槟榔者有口腔粘膜病变,而不嚼槟榔者口腔粘膜病变率仅 1.5% 。嚼槟榔与口腔癌的发病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槟榔定为一类致癌物。


口腔癌是口腔颌面及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居全身恶性肿瘤的第六位。据统计,全球每年新发 30 万 ~40 万例口腔癌症(口腔癌或口咽癌)患者。我国是世界上口腔癌六大高危国家和地区之一。在中国,口腔癌占全身恶性肿瘤发病率的 1.5%~5.6%。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除了槟榔还有哪些因素容易引起口腔癌吧!


长期吸烟是导致很多癌症的重要风险因素,也是引起口腔癌的主要危险因素,90%以上的口腔癌患者是吸烟者。饮浓酒也容易引发口腔癌,主要有舌癌与口底癌,因为酒与舌和口腔底部的黏膜反复接触,引起黏膜烧伤并增加对致癌物质的吸收。有研究表明,口腔癌的患者都有存在牙齿不健康的现象,口腔黏膜白斑与增生性红斑,它们被认为是癌前病变,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可能发展为口腔癌。除此之外,刺激辛辣或是滚烫的食物,都有可能伤害口腔,以至于产生口腔癌。


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让我们一起来重视口腔健康吧!


深圳市中医院口腔科具有国内一流的诊治技术和现代化的先进设备。科室有口腔内科、颌面外科、口腔修复、正畸、种植牙、牙科美容等专业。主治各种牙体牙髓疾病、粘膜病、牙周病、牙体牙列缺失,牙齿错颌畸形,口腔颌面部炎症、创伤和颞下颌关节疾病等。全体医护人员将以优良的技术和质量,合理的收费,严格按照院感高标准和要求,提供让全市人民放心的口腔医疗服务。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口腔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