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早期患病率为50%,晚期可达80%[1]。长期失眠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患者机体功能紊乱,加速慢性肾脏病的进展。
《黄帝内经》中将失眠称为“不得眠”“目不眠”“不得卧”。《灵枢·大惑论篇》云:“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解决好患者睡眠的辨治问题,是慢性肾脏病治疗的基础,也是提升临床效果的关键。
阳阴不交为不寐关键病机。中医认为,肾主水,心主火,慢性肾脏病伴失眠的病位在心,但常累及肝脾肾。因此,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失眠的关键在于调和阴阳,交通心肾,顾护中土,畅达气机。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针对慢性肾脏病失眠患者常用的中医适宜技术及养生方法!
一、中医适宜技术篇:
1、循经运罐,调和阴阳——火龙罐
火龙罐由玄石加紫砂混合后烧制而成,罐体大小不同,罐口为不规则花瓣型结构,特殊的罐口设计可以进行走罐、刮痧、按揉穴位等。罐体内可放置1根火龙罐专用艾柱,点燃艾柱则成为火罐,取名“火龙罐”。
火龙罐是一种全新的综合灸疗法,集推拿、刮痧、艾灸、按摩、烫熨、点穴功能于一体,操作时结合点、震、扣、碾、推、按、拨、揉、熨、烫等不同手法,正旋、反旋、摇拨、摇振罐体作用于皮肤肌肉组织。
主要作用部位:背部督脉、膀胱经。督脉为阳脉之海,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最长的经脉,起于目内眦,止于小趾外侧,贯穿人体上下内外,具有统摄一身阴阳,调节阴阳平衡,联系脏腑与肌肤的作用。
功效:调阴合阳、调理脏腑、疏经通络、行气活血,神安则暝。
2、顺时足浴,调和营卫——中药沐足
《黄帝内经》记载“阴脉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谓经脉之行,三经皆起于足”。足部是足浴的主要作用部位,足三阴经之始,足三阳经之终,并且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起于足部,也能加强与全身组织、器官的联系。
功效:中药沐足借助足部毛孔来快速吸收,进而达到疏通经络、气血运行的效果,能够实现对患者肺脏的肃降,通调水道,帮助津液自皮肤中渗透出来,通过对足部许多神经末梢也会起到温和刺激作用,使睡眠加深。根据子午流注理论,可选择17时至19时肾经气血最旺盛时段进行中药足浴,改善睡眠情况,改善肾功能。
3、强强联合,激发经络之气——吴茱萸涌泉穴贴敷
吴茱萸入足少阴肾经和手厥阴心包经,能散寒止痛,疏肝理气,温肾健脾。涌泉穴取穴方便,为足少阴肾经之“井穴”,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足底部都有相应的投射区,中药沐足后吴茱萸穴位贴敷使药物由表入里,循经传脏腑,达到调节脏腑气血阴阳,从而治疗失眠。
4、持续刺激,按摩穴位——揿针
揿针疗法属于皮内针治疗,即将特制的小型针具刺入腧穴皮下,有“静以久留”之义。通过局部微弱而持久的刺激,起到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作用,达到疾病防治目的,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持久的特点。
选穴:三阴交,神门,内关,足三里,上脘,中脘,气海,关元等。
功效:可以改善失眠的焦虑、抑郁状态,引阳入阴。
5、经络传导,脏腑平衡——耳穴压豆
中医认为“十二经通于耳”、“耳为宗脉之聚”,人体各脏腑器官在耳廓上皆有相应区域,并有规律地分布在耳廓上。通过对耳廓上穴位和反应点的按压刺激,使经络顺畅传导,腑脏机能恢复平衡。
选穴:心、肝、脾、肾、内分泌、交感、神门、皮质下等。
功效:刺激交感、神门、内分泌与皮质下穴位能够治疗失眠多梦和神经衰弱,具有安神功效。皮质下穴对大脑皮质有双向调节作用,辅以心、肾等配穴,可以调节阴阳平衡,达到夜寐能安的效果。
二、饮食篇
《医学心悟》曰: “有胃不和卧不安者,胃中胀闷疼痛,此食积也。”饮食失节,食积内停亦常导致不寐。脾胃沟通上下,为气机升降之枢,气血生化之源,气血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基础,中医历来认为“医食同源”、“药食同根”、“疾病三分治七分养”,辨证施膳可有效改善睡眠。
食疗方
(1)桑葚茉莉饮
材料:桑椹、百合各20克浓煎候滚,倒入盛有茉莉花5克之容器,加盖静置即可饮用,代茶饮用。
功效:适用于肝郁证者。
(2)大枣茯神粥
材料:大枣15枚、茯神15克细锉煎煮浓缩去滓,与粳米60至100克同煮,温热食之,每日1次。
功效:适用于心脾两虚证者。
(3)养心安神肉
材料:瘦猪肉250克洗净,切小块,与莲子、龙眼各30克以及百合20克共入砂锅内,文火煲熟,调味即可,每晚佐餐食用。
功效:适用于阴虚证者。
(4)甘麦大枣汤
材料:淮小麦30克,大枣10枚,炙甘草10克,每日1剂,早晚各服1碗。
功效:适用于心神不安证患者。
注意:治疗期间患者忌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禁烟酒,不饮浓茶和浓咖啡,少食多餐,规律饮食。
三、情志篇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失眠患者中,心理痛苦感普遍存在,加上慢性肾病常久治不愈,预后欠佳,应当着重调摄情志、疏导气机、修身养性。老年慢性肾病患者更应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知足常乐”。
老年慢性肾脏病人要多听韵律较缓、速度较慢、音调较低、优美典雅的古典音乐和一些传统乐曲,营造安闲、平静的氛围,使自身畅志舒怀,情绪安定。
古代五音疗法:五音疗法是以五音学说为核心,将五音(角、徵、宫、商、羽)与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脏(肝、心、脾、肺、肾)、五志(怒、喜、思、悲、恐)相对应以调节身心的音乐疗法。
角音通肝,善消忧郁,代表曲目:《胡笳十八拍》,最佳赏乐时间19:00至23:00;
徵音通心,能振奋精神,代表曲目:《紫竹调》,最佳赏乐时间21:00至23:00;
宫音通脾,可健脾助运,代表曲目:《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月儿高》,最佳赏乐时间在进餐期间或餐后一小时内;
商音通肺,善制躁怒,代表曲目:《阳春白雪》,最佳赏乐时间15:00至19:00;
羽音通肾,可启迪心灵,代表曲目:《梅花三弄》,最佳赏乐时间7:00至11:00。
四、运动篇
《内经》主张“形与神俱”,即精神与形体的统一,方能“尽终其天年”。故形体锻炼是防病养生的重点。对于慢性肾脏病人,由于久病之后大多气阴两虚、正气不足,身体锻炼应以小运动量为主,如慢跑、散步、气功、引导、太极拳、八段锦等,使气血宣通,筋骨强实,抗病祛邪,通过刺激和调节神经系统,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但切不可过劳,即《内经》倡导的“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动静结合、劳逸适度、起居有常方可健康!
参考文献:
[1]詹添,王新慧,王殿文,等. "四态辨治法"治疗慢性肾脏病伴失眠经验[J]. 环球中医药,2022,15(12):2456-2458.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22.12.033.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肾病科一病区 陈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