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近视?
近视是以视近清楚,视远模糊为特征的眼病。
古人会近视吗?
中医古称能近怯远症,至《目经大成》始称近视,其中,由先天生成,近视程度较高者又有近觑之称。
中医认为,眼需依靠精气的充养才能精光充沛,视觉正常。《黄帝内经》说:“诸脉者,皆属于目;诸血者,皆属于心”和“目者,心之使也”。《诸病源候论·目病诸候》中谓:“劳伤肝腑,肝气不足,兼受风邪,使精华之气衰弱,故不能远视”。《审视瑶函》曰:“肝经不足肾经病,光华咫尺视模糊”及“阳不足,病于少火者也”。因此,近视的发生最常与心、肝、肾三脏相关。
近视,也许是经络出问题了!
中医认为眼与脏腑之间的有机联系,主要依靠经络之贯通,使“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黄帝内经》)。手足十二条经脉中有8条经脉与眼睛直接相关,奇经八脉中有5条经脉与目窍有关,4条经别或络脉与眼发生直接联系,手足三阳经筋也与眼相关。
在病理上,不论外感六淫之邪,或内因七情所伤,通过经络的联系传变,皆可以从眼或与眼有关经脉循行所经过的部位得到反映。因此,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近视虽是局部病变,但它与全身经络有密切的联系。
青少年近视怎么办?针灸助力青少年恢复视力!
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近视防治团队坚持临床“三位一体”(辨病、辨证、辨经络和辨体质)的诊疗模式,注重经络腧穴诊察,将经络腧穴的动态性与眼病的变化综合分析,通过针刺和艾灸以调经络、行气血、益精明目。
此外,团队重视“小儿脾常不足”,而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脾虚则精微物质不能升运于目,目失濡养则致视远模糊,正如《兰室秘藏》言:“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胃经与脾经相表里,胃经腧穴可治脾所生病,亦能治脾虚所致近视。因此,针灸脾胃经腧穴可充养经络里的气血,以使目系得以濡养而能视。
Tips:关于近视
1.近视为目前患病率最高的一种屈光不正,在临床中可分为病理性近视与单纯性近视,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2.近视作为现代社会常见的眼健康问题之一,已经成为儿童、青少年甚至成年人中普遍存在的难题。
3.近年来,近视的发病率逐年攀升,人群越来越低龄化,近视程度越来越高。
4.自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关于学生近视问题重要指示以来,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全社会关心的热点话题。
6.近视防控的关键在于“防”与“控”,这是一项波及面广、综合性极强的工作。预防近视应尽早开始。
7.近视防控需要考虑到采光照明、读写距离、户外活动、用眼习惯、电子产品使用等多个方面,通过对儿童青少年实施屈光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建立操作标准,对近视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一门诊针灸科刘永锋、深圳市中医院2022级规培生 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