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起病隐匿的癌症之王——胰腺癌

发布日期:2024-03-01


近年来,不少社会名人都因胰腺癌去世,吴尊友、帕瓦罗蒂、乔布斯……许多人对“胰腺癌”多了分好奇,胰腺癌为何被称为“癌中之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一、什么是胰腺癌?

胰腺长在人体什么位置?胰腺“隐居”在腹膜后,在胃的背面,长约14至18厘米,重65至75克,是一个海绵状管状器官。

它有2个主要的作用:

1. 生成消化酶(外分泌),中和胃酸,消化糖、蛋白质和脂肪,帮助肠消化分解食物。

2.产生激素(内分泌),包括胰岛素,调节身体内的糖和淀粉的利用。

胰腺有内分泌和外分泌两种功能,也就有内分泌和外分泌两种细胞。这两种细胞都会发生癌变,来源自内分泌细胞的癌叫内分泌癌,来自外分泌细胞的癌叫外分泌癌,二者恶性程度差异很大。


内分泌癌临床上比较少见,乔布斯罹患的就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恶性程度不高,这类患者术后存活时间较长。而来自外分泌细胞的外分泌癌多数预后较差。临床上90%至95%的外分泌癌是导管细胞来源的胰腺癌,“导管胰腺癌”恶性程度极高,患者确诊后一年死亡率高达95%至98%,也就是说95%左右的导管胰腺癌患者从确诊到去世不到一年时间,能活过五年的微乎其微。医学的发展使很多癌症已有了较好的治疗效果,遗憾的是,胰腺癌恰恰是人们尚未攻克的癌症之一,从预防、诊断、治疗到预后效果都不理想,是名副其实的“癌中之王”。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并且有年轻化倾向。


胰腺的癌变不是一天完成的,而是有一个长期的过程。正常的胰腺演变成癌变的胰腺所需要的时间大约是11.7年。在这期间的胰腺病变即为胰腺癌前病变。常见的胰腺癌癌前病变有三种:

胰腺导管上皮内瘤变(PanIN)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

黏液性囊腺瘤(MCNs)


二、胰腺癌有什么特点?

1.症状隐匿:胰腺深藏在腹腔深处,周围包绕着众多脏器和组织,这使得胰腺癌的症状几乎没有特异性,例如食欲不振、腹部隐痛等表现也常常出现在其他消化系统慢性疾病中。

2. 恶性程度高:它的肿瘤细胞十分活跃,并不安分于在自己的地盘里,很容易就向周围的脏器及组织侵袭生长蔓延。

3.发现病灶难度大:常规的检查手段非常容易遗漏胰腺癌病灶。B超受胃内气体及腹腔内脂肪组织的干扰极大,而CT及磁共振均为断层扫描,非常容易遗漏小的胰腺癌病灶。

4.治疗难度大:外科手术是根治胰腺癌的最佳手段,但由于绝大多数患者确诊的时候已经发生了转移,因此失去了根治手术的机会。同时胰腺癌对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都不敏感。


三、出现哪些症状需警惕胰腺癌?

胰腺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腰背部痛、消化不良或腹泻等症状。易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混淆,有时甚至连肿瘤标记物及影像学检查都没有阳性的结果,鉴别诊断十分困难。随着疾病的进展,可出现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症状,如果肿瘤位于胰腺头部,可出现明显皮肤、巩膜黄染的情况,如出现了明显腹痛、腰痛等症状,则可能已经出现了胰周后腹膜神经浸润。


面对胰腺癌,我们能做什么?

《黄帝内经》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理论上我们有充分的时间去观察随访,将胰腺癌扼杀在癌前病变或早期阶段。因此,胰腺癌筛查工作就极为重要。


1.哪些人群易患胰腺癌?

有家族遗传性风险的。

非遗传性风险:有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的、患有慢性胰腺炎的。

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如:长期大量食用红色或加工过的肉类、过量食用亚硝胺或硝酸盐、长期低叶酸摄入、存在职业暴露风险,特别是工业领域,如汽车制造业,煤制气等行业,隐藏制革,金属加工等。

遗传性胰腺癌高危个体、新发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和胰腺囊性肿瘤这4类人群为胰腺癌高危人群,是重点筛查对象,建议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

对有高危因素者筛查应该从50岁开始,对于慢性胰腺炎患者筛查通常应该从40岁开始,而胰腺囊性肿瘤者一经诊断,推荐开始接受胰腺癌早期筛查。

2.如何进行筛查工作?

①血液检查:通过检查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CA19-9等指标,辅助诊断胰腺癌。

②彩超:通过超声波的高频振动,观察胰腺、肝脏、胆囊、脾脏等器官的形态和结构,发现肿瘤等异常情况。

③增强CT或MRI:通过断层扫描技术,获取胰腺和周围组织的详细图像。

3.有什么检查方法能够发现早期胰腺肿瘤?

目前达到实用化程度的,总体上最准确的,能够广泛开展的检查胰腺小肿瘤的技术是超声内镜技术。超声内镜被誉为医生的第三只眼。

①什么是超声内镜?

超声内镜(EUS)是一种结合消化内镜及超声波的医疗设备。它结合二者优点,内镜的头端是一个超声探头。接受一次超声内镜检查就像做胃镜一样,通过内镜把超声探头伸入进胃腔内,观察胃及胃邻近的脏器。

②超声内镜的优势在哪里?

超声内镜的超声探头就紧贴在胃的后壁,可以连续不断层、变换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观察。超声内镜在技术上可以发现1厘米以内的胰腺肿瘤,清晰度超过CT。而且超声内镜可以在超声引导下用细针穿刺肿瘤进行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③哪些人需要做超声内镜检查(即胰腺癌早期筛查)?

一是胰腺癌高危人群,二是有临床情况间接指向胰腺癌。

④做超声内镜是不是很痛苦?

做超声内镜的感受与胃镜检查类似,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在检查前用一些止痛镇静的药物,大部分人总体感受要好于做普通胃镜,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在麻醉状态下做。所以做超声胃镜一般情况下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胰腺疾病协作组.中国胰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监测共识意见(2021年,南京)[J].胃肠病学,2022,27(7):415-428. DOI:10.3969/j.issn.1008-7125.2022.07.006.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脾胃病科(消化) 牛社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