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做胃镜被诊断出慢性萎缩性胃炎,拿到报告单的一刻许多人的心就开始忐忑……我是不是胃癌的高危人群?需不需要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不立即治疗我会不会很快得胃癌?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有关系
胃黏膜萎缩是指胃腔固有腺体减少,胃黏膜变薄,胃小凹变浅。国外学者Correa等最早提出肠型胃癌(占胃癌80%以上)的发生模式为正常胃黏膜→慢性炎症→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上皮内瘤变→胃癌(Correa模式),并认为上皮内瘤变是胃癌前病变。
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也可表现为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部不适、饱胀、疼痛等。部分患者可同时存在胃食管反流病,表现为反酸,烧心等。部分患者可存在胆汁反流样表现,如口苦、嘈杂、嗳气。
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是胃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胃癌的发生提供了基础条件,因此将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归类为癌前状态。
荷兰一项研究分析了22365例患者5年间的胃镜随访数据,结果认为胃黏膜萎缩患者的胃癌年发生率为0.1%,胃黏膜萎缩合并肠化生者年胃癌发生率为0.25%,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胃癌年发生率为0.6%[1]。因此,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和上皮内瘤变均有发生胃癌的风险。
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建议常规检测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引起慢性活动性胃炎,在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发生和发展中也起重要作用。13碳快速尿素酶呼气试验是临床最常用的非侵入性试验,具有检测准确性较高、操作方便等优点。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首要措施,可部分逆转胃黏膜萎缩,从而降低胃癌前状态进展为胃癌的风险。
定期复查和规范诊治是关键
综上可见,慢性萎缩性胃炎并非都会转变成胃癌,规范的治疗和定期复查胃镜可明显降低胃癌的发生。
l 对于伴有肠化生的轻中度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每2至3年复查胃镜;
l 对于累及全胃的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患者,则建议每1至2年复查高清胃镜(引自:中国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处理策略专家共识(2020年))。
在定期复查中即使发现早期胃癌,通过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或者外科根治切除术,术后5年生存率也能达到90%以上。
中医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治疗作用
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归属于祖国医学中的“胃脘痛”“痞满”“呃逆”等范畴,中医药能明显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症状,甚至一定程度延缓或阻滞萎缩、肠化生。可选用具有逆转萎缩和癌前病变作用的中成药,如深圳市中医院脾胃病科自发研制的萎胃颗粒,或者胃复春、摩罗丹进行治疗,亦可按中医根据具体病情辨证选药组方进行个体化治疗。
参考文献[1] de Vries A C, van Grieken N C, Looman C W, et al. Gastric cancer risk in patients with premalignant gastric lesions: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in the Netherlands[J]. Gastroenterology,2008,134(4):945-952.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脾胃病科(消化)李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