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公众对百日咳关注度逐渐升高,从市中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患儿来看,百日咳的检出率相比往年有所增加,《中国儿童百日咳诊断及治疗建议》指出“百日咳的抗菌疗效与用药早晚有关,卡他期应用抗生素可以减轻甚至不发生痉咳,进入痉咳期后应用,则不能缩短百日咳的临床过程,但可以缩短排菌期及预防继发感染”,所以,早起识别尤其重要。
一、如何识别百日咳?
百日咳杆菌感染引起的阵发性痉挛样咳嗽,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家长常常描述为咳嗽频繁,昼轻夜重,剧烈时咳得面红耳赤、甚至脸色发紫,眼红流泪,身体弯曲成团,痛苦万分。如果宝宝出现咳嗽时间长,尤其是咳嗽超过2周的孩子,咳嗽表现为痉挛性剧烈咳嗽,伴吸气鸡鸣样回声时、咳嗽后呕吐,需高度怀疑百日咳的可能,应及时就医。
二、百日咳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典型百日咳有3个临床阶段:卡他期、痉咳期和恢复期。病程约6至12周,部分病例可以更长。潜伏期2至21天,一般为7至14天。
1.卡他期:持续1至2周。临床症状比较轻,可表现为流涕、喷嚏、流泪、结膜充血、咽喉微痛、轻微咳嗽,类似感冒症状,没有特异性。
2.痉咳期:一般持续2至6周,亦可长达2个月以上。咳嗽加重,出现明显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特点为成串的、痉挛性咳嗽后,伴一次深长吸气,发出一种特殊的、高调鸡鸣样吸气性回声,之后又发生一次痉咳,反复多次,直至咳出较多黏稠痰液。痉咳时患儿常面红唇绀,常见咳嗽后呕吐或吃奶后呛咳随着疾病的进展,痉咳的频率及严重程度逐渐增加,特别在夜间表现更为明显。
3.恢复期:一般持续2至3周。咳嗽频率和严重程度逐渐减轻,咳嗽后呕吐也逐渐缓解。此期病情可反复再次出现痉咳,病情迁延可达数月之久。
三、为什么接种过疫苗后还会感染百日咳呢?
百日咳疫苗的免疫保护不能持续终生,保护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研究发现,通过接种疫苗产生的百日咳特异性抗体一般持续4至12年。青少年、成年人疫苗效力下降后,可能再度感染,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组织修订的《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年版)》指出,百日咳发病年龄高峰已从婴幼儿转移至青少年及成年人。青少年、成年人免疫系统相对成熟,患病后症状往往不明显,从而可能成为隐匿性传染源,感染婴幼儿。
四、进入痉咳期后使用抗菌治疗仍频繁咳嗽,怎么办?
百日咳痉咳期最大的困扰是频繁剧烈的咳嗽,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干预措施。百日咳在历代中医儿科著作中记载颇多,因其具有传染性,故称为“疫咳”,又因其呈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亦称“顿咳”“顿呛”“顿嗽”。中医认为,小儿百日咳的发生是外感时行邪毒入侵肺部,合并痰湿等病理产物结于气道,导致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中医根据儿童百日咳的临床特征,将其分为三期,即初咳期,痉咳期,恢复期。中医对百日咳的治疗方法很多,有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根据辨证论治,根据“寒热虚实”,采取中药口服,配合推拿针灸、中药敷贴、中药熏洗等方法,效果显著。
五、得了百日咳,怎么护理?
可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及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刺激、诱发患儿痉咳;需要进食营养丰富且易消化食物,可以少量多餐,补充足够维生素和钙剂,保证足够睡眠;日常应该勤洗手,避免到人多场所或接触存在其他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减少其它病原菌感染。
六、怎么预防感染?
疫苗接种仍是有效预防感染百日咳的主要措施,可以显著减轻病情和降低病死率。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儿童应在3、4、5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含百日咳成分疫苗(目前国内主要为百白破、四联或五联疫苗)。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绢或纸巾掩住口鼻;保持室内通风;必要时要戴好口罩;合理作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等也对预防百日咳有积极作用。
七、感染百日咳后,需要隔离多久才能上学?
百日咳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潜伏期最短2天,最长21天,平均7至10天,从潜伏期开始至发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尤其潜伏末到病后卡他期2至3周内传染性最强,通过飞沫传播。根据传染病管理,感染百日咳后呼吸道隔离至有效抗生素治疗5天,若没有进行抗生素治疗,呼吸道隔离至起病后21天。
八、深圳市中医院有哪些方法来协助诊治百日咳呢?
深圳市中医院可以进行百日咳杆菌PCR检测,针对合并肺炎等并发症需要住院治疗,深圳市中医院有感染病区可以收治,采用中医西医结合系统诊治,提供有效的抗菌、呼吸支持、中医等治疗,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虽然百日咳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但通过及时的诊断、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显著降低其对患儿的威胁。百日咳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一旦出现“鸡鸣样”咳嗽或其他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在百日咳流行期间,建议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平时注意戴口罩和做好手卫生,保持空气流通。百日咳的治疗越早用药效果越好,中医西结合治疗效果更好。如果出现可疑症状,尤其是身边有确诊患者时,一定要尽快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儿科 解换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