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怎样让孩子远离流感?如何科学预防呢?

发布日期:2024-04-24

流感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抵抗力弱的儿童随时可能“中招”,怎样让孩子远离流感?平时又该如何科学预防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预防流感的小知识,为孩子健康保驾护航。


一、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有什么不同?

流行性感冒俗称流感,不是普通的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需要上报疾控中心监测的一种传染病。流感病毒可以分为4型,通常说的季节性流感是以A型流感和B型流感病毒感染多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甲流和乙流。其中A型病毒宿主广泛,并已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儿童普遍易感,是流感高危人群。

二、流感如何传播?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传播途经以飞沫传播为主,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

在幼儿园、幼托机构、学校等人口密集的场所易发生聚集性疫情。所以勤洗手和做好接触防护是预防传播的重要措施。

三、家长如何识别流感?

相对于普通感冒而言,流感有明显的流行病学史,局部症状较轻,全身症状较重,病程较长。

那么有哪些全身症状?有高热畏寒、头痛、四肢肌肉酸痛、乏力等。同时伴有咳嗽、咽痛、流涕、鼻塞等呼吸道症状,部分有厌食、恶心、呕吐、腹泻消化道症状。这些属于局部症状。

四、儿童流感有什么特点?

相对而言,小儿“脾常不足”,儿童流感时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多于成人,婴幼儿流感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需引起重视。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少数患儿会出现并发症,呼吸系统方面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脑炎、脑膜炎、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症、急性坏死性脑病等、另外少数患儿可并发心脏损害、肌炎等。

五、如何正确看待儿童流感?

既不能轻视流感把它看成一个普通感冒,也不必太过惊恐。无并发症流感患儿症状在3至7天缓解,但咳嗽、体力恢复往往需要1至2周,确诊流感后一方面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家长在家密切观察有没并发症。

六、孩子患流感,家长如何处理?

1.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流感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或社康就诊并居家休息。

2.让孩子充分休息,多喝水,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3.房间要多开窗通风,尽量不去人多密集的场所。

4. 可以根据症状表现辩证使用中药或中成药,同时可以配合推拿按摩。

(1)发病初期,恶寒、发热或未发热、无汗、身痛头痛、流清涕,舌苔薄白。家长可以给孩子揉太阳、风池、外劳宫、推三关、清天河水,可选用中成药九味羌活颗粒、正柴胡饮颗粒、感冒清热颗粒,配合温水泡脚或葱白煮水泡脚以疏散风寒。

(2)恶寒少、高热、头痛、身体酸痛、咽痛、鼻塞、流黄涕、口渴便干,舌质红。家长可以给孩子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清天河水、退六腑,可选用中成药连花清瘟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

七、得了流感,多久可以上学?

流感的潜伏期是1至4天(平均2天),传染期一般3至8天(平均5天),儿童长期排毒可达1至3周。

隔离期7至10天。一般建议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后返校上学,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八、如何预防流感?

1.接种流感疫苗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因为流感的流行季节是在冬春两季,在流感流行高峰前的两个月左右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更有效的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从而减少患流感的可能性。

2.讲卫生,勤消毒

(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咳嗽、

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2)保护易感人群,远离飞沫等传染源。流感高发季节外出时戴好口罩,避免触摸口

眼鼻,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避免与有呼吸道症状患者密切接触。

3.提高免疫力

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适当的增加户外运动,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相信在医生和家长朋友的共同努力下,预防流感,远离疾病,呵护好孩子们的健康。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儿科 郑艳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