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咳不停,大家第一反应会觉得肺出问题,本期内容带大家看看,皇帝内经中的这句话“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看来,是冤枉肺脏了。
一、那么“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按五行规律,脾属土,肺属金,脾土能生金,脾土为母,肺金为子,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父债子偿,母脏有病,往往会传给子脏。其次看脾的功能:
1.“脾主运化”
人出生后所有的营养物质均从脾胃吸收,将水液转化为精微物质并输送到全身,有“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2.“脾主统血”
指让血液按照正常的血道运行,紫癜、崩漏、便血、尿血等疾病就是脾不能统血所导致。
当脾虚时,易生痰湿,按照肺经循行路线,就是起于中焦。环循胃口,因此脾胃所生的痰湿,就容易循肺脉上行于肺,引发频繁大量咳嗽咳痰的现象。所以说咳嗽等肺系疾病时,吃东西要注意了,有很多不能吃的原理就在这。而且“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是肺热,那么大便会干结,出现羊屎便或是好几天不解大便的情况,那么退热效果就不好了,病也就好得慢了,如果有吃中药的话,有可能会拉肚子原因也在这,肺部的热要从大肠排出去。
再比如说,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形发生,即早晨起来和餐后,总感觉嗓子里有痰,咳出来确实有,而且色白,质地粘稠,容易咳嗽,整个人容易乏力、便溏,胃口也不是很好,舌苔往往有点白腻,这种现象,就是典型的脾虚湿蕴,上泛于肺所致的了。
二、为什么是早晨和饭后痰多呢?
按子午流注,足阳明胃经7:00至9:00当令,足太阴脾经9:00至11:00当令,故而痰浊容易上泛。饭后,脾胃负担加重,脾虚更甚,所以痰多。至于说乏力、便溏、苔白腻等等,则是典型的脾虚症状了。
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李中梓《医宗必读》里说“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那怎么办呢?平时,则要注重以健脾为主。
1.小儿推拿时可会先推脾经,脾功能好了,不生痰了,气血平和了,阳气足了,咳嗽自然也就好了。
2.每天艾灸足三里、中脘穴、关元穴,同时掐按丰隆穴。
3.揉腹,揉腹不但能健脾和胃,促进消化和排便,还能减肥,相信长期坚持可以见到一定效果。
4.多运动,以增加肠蠕动和保持情绪舒畅。
5.脾虚的人平时要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注意煮熟),帮助肠胃蠕动,防止肠胃负担加重,加重脾虚症状。这些食物对脾虚的人有好处,如具有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灿米、锅巴(焦锅)、意米、熟藕、粟子、山药、扁豆、葡萄、红枣、胡萝卜、马铃薯、香菇等。
脾虚的人要少吃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物,如香蕉、枇杷、梨、苦瓜、黄瓜、冬瓜、茄子、芹菜、苋菜、茭白、莴笋、柿子、绿豆等。
生病时更宜清淡饮食,以粥类、面类为主,经常食用刺激性、凉的食物也会造成脾虚。
身体如果出现不适时,还是尽早到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忙。脾虚虽是常态确实也是万病之源。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妇科袁桂花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妇科 杜雪莲、黄剑美、梅清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