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肝活力解码站储备力大揭秘

发布日期:2024-07-18

一、什么是肝储备功能测定?

·肝脏储备功能:

肝脏应对生理负荷增加时可动员的额外代偿功能,即正常肝功能+肝脏自身组织修复和再生。


·肝储备功能测定:

亦称为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是一种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医学检测方法。首先,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体重来决定要注入多少ICG。然后,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把ICG送进身体里。接着,利用指尖佩戴的光传感器,即ICG传感器,连续监测ICG在血里的变化。医生会在15分钟内观察ICG被清除的速度,这个速度能够反映肝脏的代谢和清除能力,从而间接评估肝脏的储备功能和健康状况,是一种安全、无创、准确、实时的检测技术。


·吲哚菁绿:

吲哚菁绿(ICG)是一种染料,已经得到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可。它很特别,因为它能发光。在医疗上,医生会把这种染料注入血液里。它会和血液里的一些蛋白黏在一起,然后跑到肝脏那里,从肝脏里以另一种形式被排到胆汁里。这个染料不会在肠道和肝脏之间循环,也不会通过肾脏排出去。医生可以很容易地检测到它在血液里的浓度,最后它会保持原来的样子被身体排出去。


其实“肝储备功能测定”就像是为肝脏量身定制的“性能检测站”,不仅能告诉你肝脏现在的状态是“满格”还是“低电量”,还能预测它面对挑战时的“续航能力”。


二、哪些患者适宜做肝储备功能测定?

适宜进行肝储备功能测定的患者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外科术前评估

对于需要进行肝切除手术的患者而言,肝储备功能测定是评估手术可行性、风险以及确定手术切除范围的重要工具。

2、外科术后评估

检测用于评估术后疗效、监测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以及预测肝移植后的生存率。

3、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

对于慢性肝病患者,包括慢性活动性或迁延性肝病、肝硬化、重度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肝功能受损的情况,进行病情及预后评估时,可采用此检测来确定肝功能的分级,并据此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4、肝脏疾病筛查

用于筛查隐匿性肝病或早期肝功能不全的患者。

5、肝脏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前检测用于预测介入治疗后肝损伤情况,介入治疗后检测用于评估介入治疗的效果。

三、检查的操作步骤是怎样的?

1. 患者准备

- 患者需禁食6至8小时,禁水4小时,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 

- 清除患者指尖上的美甲或任何可能阻碍传感器放置的障碍物。

- 患者需平卧并保持放松状态,以减少体位变动对检测结果可能产生的干扰。

2. 设备准备

- 开机并登录系统后,准确录入患者的个人信息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 安装并固定传感器:请按照图示步骤进行安装,确保ICG传感器(一种光学传感器)正确安装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在进行正式检测前,对传感器进行必要的校准,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ICG注射

根据患者的体重计算ICG的剂量。通过静脉注射将计算好的ICG剂量注入患者体内。注射ICG需在30秒内注射完成。注射完成后患者手臂不可以移动。



4 检测

患者需保持平卧位,在整个检测过程中不挪动身体,以确保在静息状态下完成时长为15分钟的检测。使用ICG传感器连续监测血液中ICG的浓度,这一过程通常从注射ICG开始,并持续监测15分钟。检测设备随即开始数据记录,并自动计算ICG滞留率,直至出现图示数据,表示检测顺利完成。




5. 检测后

- 检测完成后,需平卧休息5至10分钟,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

- 患者可以适量饮水,有助于ICG的排出。


6. 结果评价:ICG-R15

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


四、检测前、中、后分别要注意哪些事项?

· 检查前注意事项

1. 对于已知对碘过敏的患者,强烈不建议进行此项检查,以避免潜在的过敏反应。

2. 若患者手指指甲存在严重变形或杵状指情况,将不适合进行ICG测试。对于美甲患者,需提前清除美甲后方可进行检测。

3. 患者在检测前应配合医生完成必要的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等,以全面评估肝功能、血红蛋白及总胆红素等关键指标,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检查前,患者需要严格禁食6至8小时,并禁水4小时,以减少食物和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5. 在检查前,还需要准确称量并记录患者的体重(以千克为单位),以便后续计算ICG剂量。

· 检测中注意事项

1. 患者在整个检测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平卧位,身体放松,确保在完全静息的状态下完成整个15分钟的检测流程。

2. 患者应避免任何形式的体位变动,包括但不限于翻身、肢体活动、晃动头部、说话或移动手臂等,这些动作都可能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 检查后注意事项

1. 检测完成后,建议患者适量饮水,以促进体内ICG(吲哚氰绿)的排出,减轻身体负担。

2. 患者应在检查后继续观察5至10分钟,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异常情况。


别再让肝脏的健康状况成为谜团

揭开“肝储备功能”的神秘面纱

让你的健康之路更加清晰明了!


参考文献:

[1] 齐滨,曹敏.肝储备功能检测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7):95-96

[2] 文朝阳,陈秀云,梁卫萍,王雪珍,陈伙娣,何凤英,陈颖.肝储备功能检测及其不良反应的处理[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0,15(3):158-159

[3] 何晓勇,张贺菊.肝储备功能分析仪的临床应用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4):55-56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肝病科 谢小玲、欧阳伟君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肝病科 邢宇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