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痛经不要怕,咱们中医有办法!

发布日期:2024-07-25

每个女孩纸都有这么一个亲戚,来了操心,不来担心,它就是“大姨妈”。伴随“大姨妈”而来的痛经,却也是困扰女性最多的“副”作用,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女性月月都要经历的痛——痛经。


一、什么是痛经?

痛经是女性月经期出现的子宫痉挛性疼痛,可伴有腰酸、下腹坠胀、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腹泻、腰腿痛等不适,大多在月经出血前1至2日或月经出血时发生,随后在12至72小时内逐渐缓解。有研究表明[1]:约85%育龄期女性经历过痛经,其中38%的女性报告痛经严重影响了她们的日常生活。


二、痛经的分类:

痛经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原发性痛经通常在青春期初次月经后2至5年内出现。而继发性痛经常有特定病因,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

为什么会痛经?

在月经周期的月经期,子宫内膜产生前列腺素促进子宫收缩,以促进脱落的子宫内膜排出,因此痛经可能是前列腺素产生过多导致子宫收缩过于剧烈而产生的。


三、痛经的治疗?

(一)西医治疗:

痛经的基础治疗是增加锻炼。虽然对于不同的人来说,锻炼的类型、时长、频率并不确定,但有研究表明[2]锻炼组比不锻炼组痛经的疼痛强度和持续时间均减少,这可能跟锻炼介导的孕激素增加及疼痛介质减少相关。同时,锻炼的风险小,因此增加锻炼是个很好的选择。也有研究显示[3,4],下腹部热敷可缓解痛经,效果与布洛芬相当,且比对乙酰氨基酚更有效。所以,那句常用语“多喝热水”的确是有那么一点点效果的。

痛经临床指南推荐的一线治疗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常见的有布洛芬和耐普生。NSAID因为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缓解疼痛,所以最好在疼痛剧烈之前服用。若忍到疼痛剧烈,此时已有大量前列腺素合成,NSAID便无法即刻缓解疼痛,而是要等已经产生的前列腺素分解,疼痛才能减轻。


NSAID也会有少量副作用,首先,因为前列腺素有保护胃黏膜作用,而NSAID会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故有轻度增加胃肠道风险的可能,要避免空腹服用。另外,由于前列腺素在排卵过程中非常重要,使用NSAID可能会对排卵造成影响,因此如果是受孕困难的患者,可尽量避免使用。

如果痛经患者有避孕的需求(或者没有避孕需求但对NSAID不耐受),也可采用雌孕激素避孕药来治疗,其原理是抑制排卵并使子宫内膜变薄,从而减少前列腺素的生产,具体治疗可通过咨询妇科医生后决定。

目前西医对于原发性痛经仍无法根治,患者需长期用药,且考虑到育龄期妇女的生育需求,她们往往放弃西药治疗,每月忍痛渡过。然而,有一些聪明的姐妹们,转身求助中医支招。


(二)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痛经主要与外感六淫、情志、饮食、先天等因素有关,病位在冲任二脉和胞宫,与肝、脾、肾密切相关。主要病机可以概括为“不荣则痛”或“不通则痛”。治疗痛经重在辨明虚实寒热。若素体肝肾亏损,气血虚弱,经期前后,血海由满盈而溢泄,气血由盈实骤虚,冲任、胞宫失养,故“不荣则痛”;若由于肝郁气滞、寒邪凝滞、湿热郁结等因素导致的瘀血阻络,客于胞宫,损伤冲任,气血运行不畅,故“不通而痛”。[10因痛经伴随着月经周期而发生,与月经周期特殊的生理状态有关,故中医治疗本病,多根据月经周期不同阶段体内阴阳的转换而分期治疗,辨证用药。对于疼痛明显者,常配合起效迅速的针灸治疗,内外兼治。

针灸作为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副作用小,疗效确切,在《针灸甲乙经·妇人杂病第十》、《针灸大全·八法主治病症》等中医典籍中均有针灸治疗痛经的记载。研究发现,针灸参与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优于布洛芬[11]。同时,针灸也是经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痛经疗法[12]。

临床中针灸治疗痛经的方法具有多样性,如针刺、电针、艾灸、穴位埋线、耳穴、浮针等,各种疗法优势各有所长,如:针刺和电针,即时止痛较明显;艾灸,更适合平时手脚冰凉、怕冷、月经血块多的虚寒型痛经及惧怕针刺的姐妹们;穴位埋线,具有长效针灸效应,“扎1次针管2周”,更适合上班族,临床上常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多种联合治疗。研究表明,在经前3至5天进行针灸治疗效果最佳,若错过最佳时机,在经期疼痛发作时治疗也可疗效,具体治疗方案及治疗时间因人而异。


治疗痛经的常用穴位

若痛经突然出现,又痛得比较剧烈,来不及立即去医院,除了喝温水、贴暖宝宝、吃止痛药,下面再给大家提供几个傍身小妙招:

按揉穴位:一般在月经期前3~5天开始进行,每天1~2次,每次20~30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一直到月经期结束为止。


  •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此穴为肝、脾、肾三调经脉的交会穴,具有安神助眠、缓解痛经的功效。

  • 血海穴:位于大腿上,在膝盖上方,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简便取穴的方法:坐位屈膝90°,用左手掌心对准右膝盖骨(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与其余四指约成45°斜置,拇指尖下,即为本穴。此穴在脾经上,是针灸治疗妇科疾病的常用穴位,对痛经有很好的疗效。


  • 太冲穴:位于大脚趾与二脚趾之间。此穴是肝经的原穴,可舒肝解郁、行气活血止痛。


  • 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处,第二掌骨尺侧中点。此穴有助于缓解疼痛。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这个穴位,进行适度的按揉。




  •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肚脐直下3寸。此穴位于任脉,具有温下元、培补元气的功效,常配合局部艾灸治疗。
  • 子宫穴:下腹部肚脐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3寸, 具有调经助孕、理气止痛的功效。




注意:按摩时要注意温度,避免过凉加剧疼痛。经期手法要轻柔,若经量过多者,此法不宜在经期使用。


刺激腰骶部:腰骶部有八髎穴、十七椎等穴位,刺激该处可发挥穴位的近治功效,可补肾填精、调经止痛,适用于肾气亏损者,从而缓解经期下腹痛、腰酸腰痛等不适。

方法:先将双手来回搓热后,按压在腰骶部,适局部有酸胀感,或者用手掌上下反复搓擦,至局部发热为度。也可轻轻叩击腰骶部。




  • 1.八髎穴:位于骶尾部骶后孔凹陷中,左右各4个,共8穴,呈倒“八”字上下排列。
  • 2.十七椎穴:在腰骶部,后正中线上,第5腰椎棘突下方的凹陷处。



艾灸:艾灸防治痛经是利用艾叶的药性及其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渗透皮肤,刺激体表穴位,从而起到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暖宫强肾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艾灸可以改善痛经者的子宫微循环状态,使子宫内血流增多、流速加快,从而缓解由于子宫缺血缺氧或痉挛性收缩而引起的疼痛。主要用于寒湿血瘀型、气虚、阳虚型痛经,常用神阙、关元、子宫、三阴交等穴。



请注意,每个人的体质和痛经原因都可能不同,因此并不存在一种适用于所有人的治愈方法。在治疗痛经时,建议女性朋友们选择正规医院,遵循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紧张,也有助于缓解痛经症状。虽然痛经可能难以根治,但通过综合治疗和合理的生活习惯调整,大多数女性都能有效减轻痛经带来的不适。如果您正在经历痛经问题,建议及时就医,以便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参考资料:

[1]Schoep ME, Nieboer TE, van der Zanden M, et al. The impact of menstrual symptoms on everyday life: a survey among 42,879 women. Am J Obstet Gynecol 2019; 220:569.e1.

[2]Matthewman G, Lee A, Kaur JG, Daley AJ. Physical activity for primary dysmenorrhe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m J Obstet Gynecol 2018; 219:255.e1.

[3]Akin M, Price W, Rodriguez G Jr, et al. Continuous, low-level, topical heat wrap therapy as compared to acetaminophen for primary dysmenorrhea. J Reprod Med 2004; 49:739.

[4]Navvabi Rigi S, Kermansaravi F, Navidian A, et al. Comparing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heat patch containing iron chip and ibuprofen for primary dysmenorrhe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BMC Womens Health 2012; 12:25.

[5]Roger P S, Andrew M K (2023, September). uptodate. https://www.uptodate.cn/contents/zh-Hans/dysmenorrhea-in-adult-females-treatment?search=痛经&source=search_result&selectedTitle=1%7E150&usage_type=default&display_rank=1

[6]高树中.一针疗法:《灵枢》诠用[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6.

[7]杨瑞霞,宋鑫,蒋力生.女性原发性痛经中医养生保健研究[J].江西中医药,2024,55(02):12-15.DOI:10.20141/j.0411-9584.2024.02.04.

[8]梁吉,韩名媛,罗铮,等.8种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网状Meta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

现代化,2021,23(12):4593-4605.

[9]李飞跃,解鸿宇,叶敏,等.原发性痛经针刺治疗不同介入时机Meta分析[J].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24(11):1191-1200.DOI:10.19763/j.cnki.2096-7403.2023.11.03.

[10]冯晓玲,张婷婷. 中医妇科学(新世纪第五版)[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 99-104

      [1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cupuncture: Review and Analysis of Reports on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M].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2: 2-5.

[12]黄志刚.针灸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7):377-379.



作者:2023级中医规培学员 陈宾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 吴佳苹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