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痛,就是“发炎”了吗?什么是发炎,发炎就一定要用抗生素吗?一文带你了解“发炎”与“感染”“抗生素”与“抗炎药”的差别。
炎症是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致炎因子引起损伤所发生的防御反应,本质上来说炎症是机体抵御致病原的病理变化,目的是定位和消除有害物质,去除受损的组织成分,这样身体就可以开始愈合。简单来说,炎症反应就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抗外界“威胁”的过程。典型特征是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这种炎症反应是防御性的,对机体是有利的。英国伯明翰大学研究慢性炎症的埃德·雷恩杰教授说过:“如果没有炎症,那么你就会死,就这么简单。”
引起炎症反应的原因有很多,一般可以分为感染性炎症和非感染性炎症两大类。引起感染性炎症的致病因子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非感染性炎症的致病因子则包括物理性因子(如高温、低温、放射性物质)、化学性因子(如强酸、强碱等)、异物刺激(如灰尘、木屑)、机体自身的病理或坏死组织及引起过敏反应的过敏原等。例如风湿科疾病里的大多数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以及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均是炎症性疾病,并非感染。由此可见感染是引起炎症反应的原因之一。
“炎症”与“感染”它们的治疗用药是否一样呢?
当炎症是因微生物入侵引起时,也就是上述所说的感染。此时要用抗微生物类的药物控制感染,一般不用抗炎药,以免掩盖病情。感冒大部分时候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一般不用抗生素治疗,早期服用中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或适当选用解热镇痛药治疗,频繁选择吃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类药物除了不能取得任何效果外,还会增加机体耐药性,百害而无一利。平时常见的支气管哮喘,大部分时候都是由过敏原引起的支气管炎症,非感染所致,除非合并细菌感染,才合用抗生素。
抗微生物药是可以抑制或杀死病原微生物的药物,这类药物并不是直接针对炎症,而是通过抑制或杀死引起炎症的各类病原微生物达到消炎的目的。
对于细菌感染所致的炎症,服用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能使炎症反应逐渐减轻、消失。我们常用的抗细菌药(就是平时大家常说的抗生素),例如头孢类、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等等。(但并不是所有的感染都是细菌感染所致,对于其他因素引起的感染选择的药物不同。)
病毒感染则需使用抗病毒药物,大家都熟知的新型冠状病毒、甲乙流病毒、腺病毒、带状疱疹病毒、乙肝病毒等病毒感染,则不适合使用抗生素,常见的抗病毒药物有磷酸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更昔洛韦、伐昔洛韦等。
真菌感染则需使用抗真菌药物,例如脚癣、股癣、头癣、白色念珠菌感染等等,常见的抗真菌药,氟康唑、伏立康唑,外用药膏达克宁等。
寄生虫感染则需要杀虫药,绦虫、肝吸虫、蛲虫感染等,常见的杀虫药有吡喹酮、阿苯达唑等。
抗炎药则是用于治疗组织受到损伤后所发生的反应炎症的药物,该类药物通常具有抗炎、抗风湿、止痛、解热等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种发热和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这种药物通常分两种,一类是甾体抗炎药,另一类是非甾体抗炎药。
甾体抗炎药主要是常见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例如地塞米松、倍他米松、醋酸泼尼松、甲泼尼龙片等。
非甾体抗炎药,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以及塞来昔布、阿司匹林等,此类药物具有止痛效果。
不管是炎症还是感染,大家在遇到身体不适的情况下,都需要尽早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切记不可自行随意服药,可能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钟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