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从中医“治未病”思想谈面瘫的自我防护

发布日期:2024-11-05

面瘫中医又称“口眼喎斜”,是以口角向一侧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为主症的病证,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瘫、面神经炎等。本病起病较急,四季皆可发病,尤以季节变化时为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发病率无差别[1]。在我国每年发病率为26至34/10万、患病率为258/10万[2]。


中医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养生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它指导我们在疾病发生前、患病期间和痊愈后都不能掉以轻心,应该采取积极恰当的措施加以防护。


我们从中医“治未病”思想谈面瘫自我防护。


未病先防:"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面瘫的发生与以下这些原因有关!

1、感受外邪:感受风寒,风热,尤其头面部受凉吹风史。有以下几种情况应格外注意:运动出汗后、洗澡后、入睡后、在疾驰且非密闭的交通工具上如:摩托等、工作娱乐及其他情况长时间头面部正对冷风,以上情况需做好头面保护措施,或外感后未及时治疗。

2、劳倦及情志所伤:操劳过度、熬夜工作、连续失眠、压力过大、情绪异常等造成的身体虚劳。

3、饮食不慎:过食生冷、辛辣等伤及肠胃,进而损伤正气。

以上面瘫发病的诱因多属外因,在日常生活中加以留意即可避免,因此未雨绸缪、未病先防是关键。如果重视细节管控,做好病因预防工作,就不会导致面瘫的骤然发生。


既病防变:“既病防变”是指一旦发病,注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但可以控制病情,防止加重或变生他病,又可避免正气过度损耗,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面瘫发生后应尽快接受正规治疗,早期干预非常重要。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多年来根据面瘫不同分期,面瘫对应证型,采用多种针法(普通针刺、面针、火针等),配合面部火龙罐、穴位贴敷、拔罐、刺络放血等多种中医特色疗法,以及药物治疗面瘫,促进面瘫患者更快、更好地康复。

在此阶段,防治重心是既病防变。忽视疾病不及时就医会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同时,为配合治疗,进行自我护理非常必要,需做好以下几点:

1. 面部保护:温水洗脸,漱口,面部汗出后及时擦干,防寒冷刺激再次加重病情,外出佩戴口罩或面罩,尤其是患侧耳后部位保护。

2. 眼部保护:眼睑闭合不全在睡觉时应佩戴眼罩,避免灰尘异物等侵入,避免眼球持续暴露造成眼干、流泪,外出时戴有色眼镜,避免强光刺激眼球,可遵医嘱使用眼药水或眼膏防止暴露性角膜炎。

3. 口腔卫生:因颊肌瘫痪,食物易滞留病侧齿龈,所以餐后及时用温热水刷牙漱口,防口腔异味及感染。

4. 面肌康复训练: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包括:抬眉、闭眼、耸鼻、示齿、努嘴、鼓腮等,注意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切忌健侧用力过度。

5. 劳逸适度:规律作息,重视修身养息,不透支体力,量力而行。

6. 情绪自我调节: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疾病,面瘫不是不可治愈,避免消极、悲伤、自卑等负面情绪。

7. 饮食忌生冷寒凉、辛辣燥热、肥甘滋腻、腥发之品等。

若未及时就医进行干预或选择躺平任其发展,不积极配合调理,会导致病程迁延,甚而造成并发症,后遗症,影响疾病疗效。


瘥后防复:“瘥后防复”,指疾病初愈,要防止疾病的复发或变生其他疾病。

有国外学者报道,周围性面瘫的复发率为11.9%[3]。所以瘥后防复对面瘫的患者是非常必要的,防护措施对面瘫患者有重要意义,面瘫愈后应做好以下几点:

1、 避免诱因:吹风受凉、疲劳过度、感冒迁延等。

2、 日常生活中注意头面、耳后保暖措施,佩戴口罩、围脖、帽子、穿高领衣服等,恶劣天气减少外出。

3、 忌冷水洗嗽。

4、 饮食加强营养,忌生、冷、硬、燥等食物。

5、 劳逸适度,适当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忌熬夜。

6、 保持情绪稳定,防止情志过极。

中医“治未病”思想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历经实践而淬炼的智慧,我们要理解其核心要义、掌握其具象举措用于指导我们的生活,做到真正的养生保健。


参考文献

[1]韩维举,韩东一.周 围 性 面 瘫.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0,8(1): 110-116.

[2]雷云,吴成翰,高丽丽.中西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 展[J].光明中医, 2012, 27(4): 843-845.

[3]万开元, 杨明山, 摘译.复发性Bell氏麻痹.国外医学 神经病学 神经外科分册,1979,6(3): 198.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 徐银丽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