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有这样一些情况:吞咽障碍留置胃管的患者反映陪护不给吃东西,其实已经从胃管打进去了;当吞咽障碍患者带着胃管时,常常感到焦虑,对经口进食有着强烈的渴望;当吞咽障碍患者没有带着胃管吃东西呛咳时,也会感到焦虑。吞咽障碍患者可能会发生误吸、营养不良、脱水、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其中卒中后有吞咽障碍病人的误吸发生率为51%至73%。[1]
在吞咽障碍患者管理中,为了帮助患者安全有效地经口进食以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水分,通过食团的调整、姿势代偿这些代偿策略保证经口进食的安全性,将吸入性肺炎或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风险降到最低。
1.进食姿势:
坐位:患者应坐在适宜高度的餐桌前,上身前倾,双足完全着地,以保持稳定并减少误吸风险。
半坐卧位:对于不能坐起的患者,可采用半坐卧位,床头至少抬高30°,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用毛巾垫起,从健侧喂食。
侧卧位:偏瘫患者可采用健侧卧位,利用重力作用帮助食物在健侧咽部吞咽。
低头吞咽:某些患者可能需要在吞咽时低头,以减少食物进入气管的风险。
转头吞咽:在吞咽时,患者可以将头转向患侧,利用健侧的吞咽机制帮助食物进入食道。
2.食物性状及种类:
食物应柔软、密度均匀、有适当的黏性,不易松散,易于咀嚼和吞咽。
选择糊状、布丁状或泥状食物,避免过稀或过稠。
3..餐具选择:
使用柄粗、柄长、匙面小、边缘钝的匙子,容量5至10ml,便于控制食物量。
选择广口平碗或边缘倾斜的盘子,底部放置防滑垫,或使用吸盘碗。
4..进食量和速度:
每口量应适中,从稀液体1至4ml开始,逐渐增加。
调整合适的进食速度,前一口吞咽完成后再进食下一口。
5.增稠剂的调配:
对于液体类食物,尤其是水,可以添加增稠剂,调成适合患者的形状,防止呛咳。
6..进食环境:
选择安静的进食环境,避免分心。
7.进食前后的处理:
进食前后需清除口腔痰液及分泌物,进食后进行机械辅助排痰,预防肺部感染。
8.注意事项:
神志不清、疲倦或不合作的患者切勿喂食。
痰多患者进食前应排痰。
耐力差、易疲劳患者,易少食多餐。
如患者出现呛咳,应停止进食。
9.口腔护理:
进餐后保持口腔清洁,及时进行口腔护理。
10..专业评估:
吞咽障碍患者应接受专业的吞咽功能评估,以便制定个性化的进食计划。这些策略需要在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下实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营养需求得到满足。如果患者或家属有关于吞咽障碍的疑问,应咨询医生或言语治疗师等专业人士。
参考文献:
[1]李秀云,孟玲.吞咽障碍康复护理专家共识[J].护理学杂志,2021,36(15):1-4.
[2]中国吞咽障碍康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组中国吞障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2017年版)第二部分治疗与康复管理篇.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8,40(1):1-10.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脑病与心理病科 王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