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有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春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不少家长开始为孩子在新的一年“长高”上行动起来了。
让孩子长得更高、更健壮是每个家长对孩子身高管理的终极目标。如何科学对孩子身高进行管理,不少家长却一脸茫然:“孩子身体瘦弱,能否经常吃燕窝、虫草提高抵抗力?”“孩子发育了,身高不理想,亲戚建议炖海马、小公鸡助长……”其实,孩子长高是有一定规律的,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的规律,有助于我们抓住孩子长高的每个黄金期。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体格发育是一个连续而复杂的动态生物过程,包括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期,从出生到1岁平均生长26cm,1岁至3岁,平均每年生长10至12cm。儿童期,生长稳定期,每年生长5至7cm。青春期(男童12岁开始,女童10岁开始),是第二个生长高峰期,第二性征出现,身高突增,整个青春身高增长男25至28cm,女20至25cm。
一、影响孩子长高的因素有哪些呢?
1. 遗传:生长发育的特征、潜力等都受父母双方遗传,占70%。
2. 性别:男孩、女孩生长发育各有其规律与特点。
3. 营养:生长发育必须有充足营养素。
4. 运动:不是任何运动都有效,弹跳类运动最有利于长高,短时间、跳跃的运动——打球、跳绳、跑步、游泳等。不利于长高的运动:举重、负重练习、过度消耗过大的运动。
5. 睡眠:每晚9至10前入睡。
6. 心理:心情舒畅有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
7. 母孕情况:胎儿在宫内的发育受母亲的生活、环境、营养、情绪和疾病等因素影响(宫内发育迟缓)。
8. 疾病:对生长发育的干扰十分明显。急性感染可使体重减轻。慢性疾病影响体重和身高内分泌疾病和先天性疾病对小儿生长发育都有直接影响。
二、对孩子身高管理常见的误区: 孩子个子挺高,以后一定比较高
没到青春期,突然窜个,不一定是好事,需警惕性早熟。性早熟提前透支了孩子长高的潜能,骨龄提前闭合,终身高落后。性早熟病因复杂,无明确定论,但可以从几方面预防:
1. 杜绝肥胖:肥胖可诱发机体性发育启动,少食高糖高脂食物,少饮甜饮料。
2. 避免雌激素的摄入:药物(避孕药、化妆品、护肤品),反季节的蔬菜及生长周期短的食物。
3. 少用塑料餐具、饮具:含有双酚A、塑化剂等,有可能干扰正常内分泌。
4. 注意筛查是否存在病理性疾病:垂体、肾上腺、性腺肿瘤等。
三、以为孩子“晚长”,盲目等待
老百姓所谓的“晚长”,在医生眼中叫“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指青春发育时间晚于普通人群,延迟2至3年,才出现青春发育的一种症状。它的发生率不高,真正晚长的小朋友并不多,《2016年青少年生长发育研究报告》显示:滞后发育仅占一成。盲目等待,可能会耽误最佳干预时间,一旦性发育启动,骨龄加快闭合,逆转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
如孩子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尽快到生长发育门诊就诊
1. 挑食、偏食、不长个子。
2. 在班里总是坐前排,身高明显落后于同龄孩子。
3. 身高每年增长不足5厘米。
4. 女孩8岁前出现乳房增大,10岁前出现月经初潮。
5. 孩子是早产儿、小于胎龄儿、高危儿。
6. 存在异常发育落后。
四、深圳市中医院儿童生长发育门诊特色
根据孩子不同发育状况,进行相关评估、检查。针对儿童矮小症、性早熟等疾病开展有相关内分泌检查,如骨龄评价,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性激素激发试验以及相配套的功能科室检查。
1. 性早熟:
除常规治疗外,结合患儿个体差异,中医药辨证论治,以方药(汤剂、膏方)、耳穴等多种方法结合治疗儿童性早熟及生长发育相关问题,制定个体方案,全面治疗,疗效更佳。
2. 矮小症及矮身材:
以方药及传统医学中药膏方等中医特色治疗,除可改善身高等具体指标,亦可整体治疗,促进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同时解决矮小等患儿本身的挑食、厌食、食欲不振、大便不调、形体消瘦、面色萎黄、体虚多病等问题。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儿科 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