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常被称为“五十肩”“漏肩风”“冻结肩”等。是一种多发在40至70岁人群中的疾病,且女性发病率相对男性更高。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是肩周炎的主要表现。
肩周炎的发病原因包括滑膜炎和关节囊纤维化共同作用,以及长期缺乏活动、天气变化受凉、经常提拉重物、患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脑卒中、自身免疫疾病等诱发因素。此外,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更容易患冻结肩。
肩周炎主要症状为肩部关节僵硬,无法举高手臂,转动肩部时会出现疼痛。冻结肩分为疼痛期、僵硬期和缓解期。
疼痛期:
主要症状为肩部疼痛,尤以夜间更为明显。
僵硬期:
以肩关节僵硬为主。
缓解期:
肩部僵硬的情况逐渐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会慢慢恢复。
肩周炎的治疗可选择西医和中医不同方法,西医治疗主要通过消炎止痛、休息、温和的肩关节运动等方式,有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如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中医治疗
1. 中药内服:
根据辨证论治,对于风寒湿痹型,治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对于气滞血瘀型,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
2. 推拿按摩:
通过滚、揉、按、拿等手法放松肩部肌肉,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再配合肩关节的屈伸、外展、内收、旋转等被动运动,以松解粘连,改善关节活动度。
3. 拔罐:
在肩部疼痛部位及相关穴位进行拔罐,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可采用留罐、闪罐、走罐等方法。
4. 针灸:
根据肩周炎的疼痛部位和经络循行,选取肩部及上肢的穴位。如肩前疼痛为主,多取手阳明大肠经的肩髃、臂臑等穴位;肩外侧疼痛为主,常选手少阳三焦经的肩髎、外关等穴位;肩后部疼痛为主,则取手太阳小肠经的肩贞、后溪等穴位。
肩周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部分患者可以在6到24个月内自行恢复,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因延期治疗而出现严重的肌肉僵硬和骨化,甚至可能引起受累肌肉相应关节僵直、退变或残废。因此,及时的治疗和积极的功能锻炼对于改善肩周炎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筋伤科李新亮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筋伤科陈小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