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小心!这些看似平常的事,却是骨骼的隐性杀手

发布日期:2025-05-04

一、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疾病,表现为骨密度下降和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弱,增加骨折风险。它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为早期无明显症状,直到骨折发生才被发现。

 


二、骨质疏松的主要成因包括:

年龄增长:骨密度在30岁左右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

激素变化:女性绝经后雌激素减少,男性睾酮水平下降,都会加速骨质流失。

营养不足: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影响骨骼健康。

生活方式: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增加患病风险。

疾病和药物:某些疾病(如甲亢)和药物(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也会引发骨质疏松。

年龄增长与骨密度变化的曲线图。

绝经后女性激素变化的示意图。

钙和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图片(如牛奶、鱼类、绿叶蔬菜)。



三、骨质疏松早期通常无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

早期通常无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

身高变矮:脊椎压缩性骨折导致身高下降。

驼背:脊椎骨折引发脊柱弯曲。

骨折: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常见部位为髋部、脊椎和手腕。



四、如何诊断是否得了骨质疏松?

通过骨密度检测(如DXA扫描)来诊断骨质疏松,T值低于-2.5即可确诊。

 



五、预防与治疗

预防

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

适量运动:如步行、跑步、力量训练等。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避免过量咖啡因。

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双膦酸盐、激素替代疗法等。

物理治疗:通过锻炼增强骨骼和肌肉。

手术治疗:骨折时可能需要手术修复。



骨质疏松虽无早期症状,但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检查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及早采取措施,保护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筋伤科 陈玉清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筋伤科 翁雪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