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脚后跟的“闹脾气小跟班”:跟腱炎那些事儿

发布日期:2025-05-13

有些人的“晨起仪式感”相当特别,每天起床下地,跟腱都要上演一场“罢工总动员”:当脚丫子刚触到地面,脚后跟就像被扎了根刺,每走一步都像踩在碎玻璃上。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让人“举步维艰”的跟腱炎,看看这位“闹脾气的小跟班”,到底有什么小心思。


一、疼痛警报:你的跟腱在"发摩斯密码"

当跟腱开始闹别扭时,它会用独特的方式提醒你注意。晨起时脚后跟像被胶水黏住,活动后稍缓解,但走路稍久又开始隐隐作痛。这种疼痛通常发生在脚跟后方骨突处,初期像被小蚂蚁啃噬,慢慢发展成持续的钝痛,严重时甚至会让你穿不上鞋。

最有意思的是,这种疼痛有“拖延症”特性——休息时不痛,一动就痛;早上不痛,傍晚加重。就像手机电量告急时,耗电快的APP会最先罢工,你的跟腱也在用疼痛向你发送“系统警告”。


二、元凶档案:是谁让跟腱"压力山大"

现代人的鞋子正在制造“足部灾难”。高跟鞋把跟腱变成“悬空弹簧”,人字拖让跟腱承受“过山车”冲击,就连看似健康的运动鞋,如果连续穿三个月不换,也会变成“刑具”。

30岁后的跟腱就像过了保质期的橡皮筋。胶原蛋白流失让肌腱弹性下降,就像老化的橡皮筋更容易断裂。研究发现,40岁以上人群的跟腱横截面积每年减少1%,这意味着每十年就会“缩水”10%!

运动达人的“甜蜜负担”:马拉松跑者每公里要承受跟腱700次冲击,篮球爱好者跳跃时跟腱要承受体重8倍的压力。


三、自救锦囊:和跟腱炎说"拜拜"的智慧

急性期要像对待“受伤的小动物”般温柔对待。RICE原则不是让你吃米饭,而是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加压)、Elevation(抬高)。记住,热敷是给恢复后期准备的“庆功宴”,急性期使用可能让炎症“火上浇油”。

拉伸运动要像对待"恋人"般耐心。坐姿拉伸时想象自己在够游泳池底的钱币,站姿拉伸要感受小腿后侧的温柔抵抗。每天坚持3组,每组15秒,坚持两周就能看到改善。

当疼痛持续超过6周,别再和它“死磕”。可以尝试进行冲击波治疗,给跟腱做一次“超声波按摩”。

跟腱炎就像个任性的孩子,你越忽视它,它越闹腾;你越温柔以待,它反而乖乖听话。足部健康不是年轻人的专利,从今天开始,给你的跟腱多一点关爱,少一点伤害。毕竟,人生就像马拉松,比起冲刺速度,更重要的是能坚持到终点的耐力。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筋伤科邱劲松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