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我又不是蛇,为什么手足总是季节性“蜕皮”?——剥脱性角质松解症,你中招了吗?

发布日期:2025-06-04

每到春夏之交,因为手足脱皮前来就诊的患者就多了起来。“我的手足怎么跟蛇一样,一换季就脱皮啊” “我手脱皮严重到指纹都刷不出来了” “我因为手脱皮都不敢跟别人握手了”……这种手足脱皮通常不痛不痒,但却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很多患者以为这是湿疹或真菌感染,自行购买激素药膏或抗真菌药膏外用,发现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其实,这种季节性反复发作、不痛不痒的手足脱皮,既不是湿疹,也不是真菌感染,而是剥脱性角质松解症,又称板层状出汗不良,是一种掌跖部角质层浅表剥脱性皮肤病,在中医理论中可归属于“鹅掌风”的范畴。



一、剥脱性角质松解症有哪些病因和诱因?

1. 西医理论的发病机制

(1)遗传倾向:本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皮肤病1,部分患者有家族史,可能与基因调控的皮肤屏障功能异常有关。

(2)手足多汗:手足多汗使角质层水合过度,使表皮细胞间黏附物质被水解酶破坏,引发角质层松解。洗手次数过多、潮湿环境也可通过类似机制诱发角质层剥脱。

(3)机械摩擦:反复摩擦或压力可诱发或加重表皮分离。

(4)其他因素:可能与维生素A、B、E缺乏、锌缺乏或免疫异常有关,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2. 中医理论的病因病机

有学者认为2,在病程早期,可能为脾肺气虚所致,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肺气亏耗,津液不布,则肌肤失养,皮毛不生。而至病程后期,则以内热阴亏为主,可夹杂风、燥、瘀等多种病理因素。正如《外科正宗·鹅掌风》中所述:“手阳明、胃经火热血燥……初起红斑白点,久则皮肤枯浓破裂不已。”邪热内生而耗夺阴液,使肌肤失养,腠理不固,导致皮肤反复剥脱。



二、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的临床表现如何?

1. 发病季节:易在温热季节反复发作,尤其春夏之交。

2. 发病部位:主要累及掌跖和指趾屈侧,偶尔见于手足背,一般对称分布。

3. 皮损特点3:初为小白点绕以环状红斑[图1(a)],随着松解部位向周围扩大融合,逐渐形成空气疱[图1(b)],最后疱膜自然破裂或经撕剥而破裂,形成领圈样脱屑4(图2),也可因空气疱相互融合导致大面积脱屑[图1(c)]。疱膜下方皮肤正常,没有炎症反应。

图1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临床表现

 

图2 领圈样脱屑

 


4. 自觉症状:通常不痛不痒,少数患者可有轻微灼热感。

5. 自然病程: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2至4周可自愈,但易复发。



三、本病如何诊断?需要与哪些类似疾病相鉴别?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的诊断主要依靠典型临床表现:季节性发作的手足脱皮,只有鳞屑而不见水疱,因无炎症而不痛不痒,可自愈但易复发。需与汗疱疹、手足湿疹、手足癣、接触性皮炎等常见疾病相鉴别。



四、如何防治剥脱性角质松解症?

1. 基础护理

(1)日常护理:穿透气鞋袜,减少手足摩擦,避免频繁洗手或接触刺激性化学试剂(酒精、消毒水、洗涤剂等),局部使用含有神经酰胺等皮肤屏障修复成分的润肤产品。

(2)饮食调理:忌辛辣,不饮酒。通过日常饮食补充维生素A(胡萝卜、菠菜、动物肝脏等)、维生素B(全谷物、瘦肉、坚果等) 、维生素E(葵花籽、橄榄油、猕猴桃等)和锌(牡蛎、黑豆、南瓜子等)。亦可食用滋阴养血的食材(黑芝麻、红枣、阿胶等)或健脾祛湿的食材(山药、茯苓、芡实等)。


2. 西医治疗

(1)局部用药:维生素E乳膏、水杨酸软膏(3%至5%)、尿素软膏(10%至20%)、维A酸乳膏、弱效糖皮质激素等。

(2)系统治疗:可补充维生素A、B、E、锌剂等。


3、中医治疗

(1)外治法:可以黄柏、苦参煎水浸泡或以青黛散外敷,亦可外用湿润烧伤膏、龙珠软膏等。

(2)内治法:脾肺气虚则健脾补肺,可以玉屏风散加减;血虚风燥则养血祛风,可以当归饮子加减;湿热内蕴则清热利湿,可以龙胆泻肝汤加减;脾虚湿盛则健脾祛湿,可以参苓白术散加减;阴虚火旺则滋阴降火,可以知柏地黄丸合四物汤加减等。



如果你有反复手足脱皮,但不确定是不是剥脱性角质松解症,建议及时咨询专业皮肤科医生,同时排查湿疹、真菌感染等其他皮肤疾病,以免延误治疗。剥脱性角质松解症不传染,预后好,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望取得较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赵辩.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87.

[2]王亚东,陈蒙,朱慧民.运用玉屏风散治疗早期剥脱性角质松解症体会[J].浙江中医杂志,2023,58(04):301-302.

[3]Chang YY, van der Velden J, van der Wier G, et al. Keratolysis exfoliativa (dyshidrosis lamellosa sicca): a distinct peeling entity. Br J Dermatol. 2012 Nov;167(5):1076-84.

[4]Hausauer AK, Cohen DE. Keratolysis exfoliativa. Dermatol Online J. 2015 Dec 16;21(12):13030/qt6mv338nx.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皮肤科湿疹皮炎专病门诊胡文婷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皮肤科钱方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