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深圳,流感还在四处蔓延。3月18日,生活在福田的曾先生早晨起床感觉自己晕乎乎的,有点低烧,右胸和后背还长了一大片水疱。曾先生心想,自己肯定是中了流感的招了,便没当回事,吃点退烧药,敷点外用药,很快就会好。没想到5天过去了,发烧反复不说,水疱也越来越多,敷药的地方越来越红,还越来越疼。他赶紧到深圳市中医院急诊科就诊。
不幸的是,家住福田的潘女士也中招了。4月5日,潘女士左手臂突然冒出一两个小水疱,起初不痛不痒,她压根没当回事。可第二天,水疱疯狂增加,疼得像被千万根小针猛扎。她慌了神,赶紧跑去社康,抹了抗病毒药膏,没啥效果,水疱蔓延至左肩膀和手掌,疼痛难忍,最后也冲进了深圳市中医院急诊科。
急诊科医生盯着两人身上“张牙舞爪”的水疱,瞬间了然,告诉俩人:“这可不是普通‘小喽啰’,是大名鼎鼎的带状疱疹!” 曾先生和潘女士瞬间瞪大了眼睛,“蛇缠腰” 的恐怖传说在耳边回响。曾先生看着自己快绕腰一周的疱疹,吓坏了。医生温声安慰:“别被谣言吓破胆!中医中药治疗带状疱疹,那可是身怀‘绝技’!” 就这样,两人最终住进了急诊综合病房。
潘女士入院第一天,手臂和后背满是红色疱疹。
医生为她定制了治疗方案:用院内部制剂复方二妙溶液湿敷,辅助局部火针治疗温经通络,加以中药汤剂大柴胡汤合大黄牡丹汤加减内服清除内热,活血化瘀,同时配合西医预防感染对症治疗等。
第六天,潘女士的带状疱疹停止新发,破溃结痂,疼痛也明显缓解。潘女士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
曾先生的病情更棘手,入院第一天右胸背部疱疹已经破溃,皮肤红肿,还有明显渗液。
在中西医结合的“联合作战” 下,仅仅五天,他的疱疹就干燥结痂,没了新发病灶,也几乎不渗液了。
经过这场“带状疱疹攻防战”,曾先生和潘女士彻底被中医药的神奇疗效圈粉。
这个折磨曾先生和潘女士的带状疱疹,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如何能逃离它的“魔爪”?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带状疱疹的神秘面纱。
一、什么是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中医称为“蛇串疮”“缠腰火丹”,许多人小时候都感染过水痘,但是部分人痊愈后病毒并未完全消失,而是潜伏在体内的神经节中。当个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可能再次激活,引发带状疱疹。
关键点:
与水痘同源:带状疱疹和水痘由同一种病毒引起。
终身潜伏:感染水痘后,病毒可能会长期“躲藏”在体内。
复发风险:约1/3的人一生中会患带状疱疹,50岁以上人群风险更高。
带状疱疹的症状:不只是皮肤问题
带状疱疹的典型表现是单侧、条带状分布的疼痛性皮疹和水疱,
常见于胸部、腹部或面部(包括眼睛周围)。
典型症状:
前驱期(1至3天):局部皮肤灼热、刺痛或瘙痒,可能伴随疲劳、低烧。
出疹期:红色斑块→簇集性水疱(含透明液体)→破溃结痂。
皮疹通常不超过身体中线(单侧分布)。
慢性疼痛(后遗神经痛):约10%至30%的患者康复后仍长期疼痛,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尤其常见于老年人。
危险信号!
眼部带状疱疹可能影响视力,需紧急就医。
耳部带状疱疹可能导致听力障碍或面瘫,需紧急就医。
二、为什么会得带状疱疹?
病毒“复活”的常见诱因包括:
年龄增长(50岁后免疫力自然下降)
压力、疲劳或创伤
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癌症)
免疫抑制治疗(如化疗、激素药物)
三、如何治疗?抓住黄金72小时!
治疗原则:抗病毒+止痛+预防并发症。
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发病72小时内服用效果最佳,可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止痛管理:
轻中度疼痛: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
神经痛: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
局部护理:
保持皮疹清洁,避免抓挠以防感染。
四、治疗带状疱疹,中医中药有奇招!
深圳市中医院作为深圳市建院最早的医疗机构,几十年来立足中医传统诊疗优势和西医最新的诊断治疗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疾病诊疗理论体系。作为省重点科室,多年来,急诊综合病房收治了很多的带状疱疹患者,除了西医标准化抗病毒治疗手段外,经过长期摸索和实验,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在急性期使用大柴胡汤联合大黄牡丹汤为底方,结合患者体质辨证施治,泄热解表,和解少阳,活血祛瘀,清热解毒,对疾病进行釜底抽薪式干预。再配合院内制剂复方二妙溶液外敷,结合火针及梅花针叩刺治疗患处,活血止痛,清热消肿。通过中西结合治疗手段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多数病人均在一周左右结痂收口,且无后遗疼痛症状。针对慢性疼痛,红肿的患者则采取医院传统制剂清热消肿膏外敷,以祛瘀消痛,解除症状,多年以来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在患者群体中口口相传。
五、预防胜于治疗:疫苗是关键
带状疱疹疫苗:
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推荐50岁以上人群接种,保护效力超过90%。
即使曾患带状疱疹,仍建议接种以预防复发。
日常防护:
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充足睡眠)
避免接触水疱液(对未患水痘的儿童/孕妇有传染风险)
中医“治未病”预防建议:
①忌辛辣、发物(如牛羊肉、海鲜),宜清淡易消化(绿豆、冬瓜、薏苡仁)。
②保持情绪舒畅,避免肝郁化火。
③增强体质,避免劳累或外感湿毒。
六、常见误区解答
ד只有老年人才会得”
→年轻人长期熬夜、压力大也可能会发病
ד皮疹绕身体一圈会致命”
→带状疱疹通常单侧发作,但多发于一侧≠更危险,关键在于及时治疗。
ד疱疹消退就不用管了”
→后遗神经痛需持续管理,早期干预可降低风险。
带状疱疹是免疫力下降的“警示灯”,及时治疗和疫苗接种能有效减少痛苦。若出现不明原因单侧疼痛或皮疹,请务必尽早就医,中医中药治疗带状疱疹有奇招!
参考文献:
《中国带状疱疹诊疗专家共识(2022版)》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急诊科许林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