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嗳气、反酸、烧心,是否需要治疗?一文读懂!

发布日期:2025-07-01

一、什么是嗳气、反酸、烧心?

嗳气,俗称“打饱嗝”,是胃肠道内气体从口腔排出的现象。反酸是指胃内容物(包括胃酸、胃蛋白酶、胆汁等)反流到食管甚至口腔的现象。烧心则是指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常由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引起。

这些症状通常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密切相关,是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



二、这些症状是否需要治疗?

1. 从症状影响来看:如果嗳气、反酸、烧心等症状较为轻微,且只是偶尔出现,可能不需要特别治疗,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就能缓解。但如果症状频繁发作(如每周超过2次),或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导致睡眠障碍、吞咽困难等),则需要及时治疗。

2. 从潜在危害来看:如果不加以治疗,长期的胃食管反流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食管糜烂、溃疡、狭窄,甚至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因此,从预防疾病进展的角度出发,症状明显者需要积极治疗。



三、治疗方式有哪些?

1. 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管理:避免高脂、高糖、辛辣、酸性食物,减少咖啡、酒精、碳酸饮料的摄入,这些食物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反流。

生活习惯改变:避免饭后立即躺下,睡前3小时不进食;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过度肥胖增加腹压。抬高头端床脚。

戒烟戒酒:吸烟会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酒精则会刺激胃黏膜,加重反流。

2. 药物治疗:

抑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PPI)是目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药物,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缓解反酸、烧心等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耐药性,且长期服用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

促胃肠动力药:可增加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促进胃排空,减少反流。

3. 中医药治疗:(需要专业医生辩证治疗)

针刺:常选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等穴位,通过针刺调节脾胃功能,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胃食管反流症状。艾灸:对脾胃虚寒型胃食管反流患者,可采用艾灸神阙、关元、中脘等穴位,温阳健脾,和胃降逆。 推拿按摩:按摩中脘、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以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胃食管反流。

4. 中医药治疗的优势

①整体调理:中药治疗不仅仅是针对症状,而是从整体上调理身体,改善脾胃功能。

②副作用小:相比西药,中药的副作用相对较小。

③个性化治疗:中药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体质、症状等,进行个性化的调整,使治疗效果更好。

5.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不能耐受药物治疗或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主要是通过修复食管下括约肌或胃底折叠术来阻止胃酸反流等。


四、何时需要就医?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症状持续加重,如烧心、反酸频繁发作,且影响日常生活。

出现吞咽困难、体重下降、贫血等报警症状。

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治疗。



总之,嗳气、反酸、烧心等症状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如果症状频繁且严重,建议尽早就医,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以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外一科病区林欢荣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