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而言当肾脏功能逐渐丧失如同身体的“垃圾处理厂”陷入瘫痪。此时,血液透析就像一座“人工生命工厂”帮助患者清除毒素、调节水分和电解质平衡,维持生命运转。以下是关于血液透析的解析,帮助大家科学认识这一治疗方式。
一、什么是血液透析?
将血液引出体外,经过带有透析器的体外循环装置,清除血液中有害的物质与多余水分,就是血液透析。
二、为什么慢性肾衰竭患者需要血液透析?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净化器官”,负责过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调节血压和酸碱平衡。
当慢性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脏功能仅剩不到10%,毒素会在体内蓄积,引发全身症状(如恶心、皮肤瘙痒、水肿),甚至危及生命。此时,血液透析成为延续生命的核心手段。
需要透析的信号:
1. 严重水肿、呼吸困难(液体超负荷,心力衰竭)。
2. 血钾升高(>6.5 mmol/L),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3. 食欲减退、乏力、意识模糊(尿毒症脑病)。
4. 药物无法纠正的酸中毒或贫血。
三、血液透析如何代替肾脏工作?
血液透析通过“体外循环”模拟肾脏功能,分为三个关键步骤:
• 弥散:血液中的小分子毒素(如尿素、肌酐)通过透析器的半透膜进入透析液,随废液排出。
• 对流:利用压力差清除中大分子毒素(如β2微球蛋白),减少长期并发症。
• 超滤:通过调整压力差,精准清除多余水分,缓解水肿和高血压。
核心设备:
1. 透析机:实时监测血流速度、抗凝剂用量,确保治疗安全。
2. 透析器:核心“人工肾”,半透膜孔径大小决定清除哪些毒素。
3. 透析液:含钠、钾、钙等离子,可根据患者血生化指标个性化配制。
四、治疗前的关键准备:血管通路
1.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生命线”,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自体动静脉内瘘(首选):将手腕部动脉与静脉吻合,使静脉“动脉化”,血流量充足,目前最理想的永久性血管通路。
需术后4至8周成熟后方可使用,患者需保护内瘘侧肢体(避免提重物、测血压、穿刺输液)。
2. 中心静脉导管:
分为临时性导管与半永久性导管:
① 临时性导管:适用于急性并发症或内瘘未成熟者,但长期使用易感染,需严格护理,使用时间建议不超过2至3个月。
② 半永久性导管:固定好、稳定、足够血流量,使用寿命18至24个月。
与疾病共存,更要积极生活
血液透析不是终点,而是慢性肾衰竭患者重启生命的新起点。尽管治疗过程充满挑战,但通过规范治疗、科学管理,多数患者可维持正常生活和工作。
请谨记:
定期复查:定期检查血常规、电解质、甲状旁腺激素(PTH)等指标,预防贫血和骨病。
信任医疗团队:与医生、护士保持沟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生命的韧性远超想象,只要坚持治疗、保持希望,慢病肾衰竭患者同样可以拥抱有尊严、有质量的人生。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肾病诊疗中心 钟武钊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肾病诊疗中心 周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