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哪些“痣”容易恶变为黑素瘤?皮肤科医生教你2招,轻松辨别!

发布日期:2025-07-13

许多患者前往医院咨询是否要去除某一颗痣,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在担心这颗痣是否会恶变为黑素瘤。


黑素瘤进入大众视野并获得关注可能是因为一些“明星效应”。中国好声音第二季亚军张恒远先生因黑素瘤去世的新闻曾冲上微博热搜;电视剧《余烬之上》里的努娜得了黑素瘤,并出现了浸润和淋巴转移……这让大家知道黑素瘤恶性程度高,转移早,预后差。但其实,通过早期诊断和干预,90%以上的黑素瘤是可以治愈的[1]。


我们身上有那么多痣,发生恶变的概率如何?如何识别那些有可能恶变为黑素瘤的痣?我们今天就来捋一捋痣和黑素瘤的关系,撕去早期黑素瘤的伪装,让大家不必“谈痣色变”。


1、痣的恶变是小概率事件

痣和黑素瘤都是来源于黑素细胞的肿瘤,良性肿瘤称为痣细胞痣,简称痣;恶性肿瘤称为恶性黑色素瘤,简称黑素瘤。仅有20至30%的黑素瘤由痣恶变而来,大部分黑素瘤是直接形成的,与原先存在的痣无关[2]。40岁以下人群,任意单个痣恶变为黑素瘤的概率每年不超过0.0005%;对于20岁的某一个体而言,任意一颗特定的痣恶变为黑素瘤的终身风险(截止80岁)在男性中约为0.03%,在女性中约为0.009%[3]。由此可见,痣恶变为黑素瘤是小概率事件。

 


2、痣的恶变信号——揭秘早期黑素瘤的伪装

我们可以通过“ABCDE”法则[4]和“丑小鸭”征[5]来自我检查并初步识别有可能恶变的痣。符合“ABCDE”法则中的任意一项或“丑小鸭”征,说明这颗痣有可能是早期黑素瘤的卧底,需要找专业皮肤科医生进一步评估。

(1)“ABCDE”法则

A.不对称(Asymmetry):在痣的中间画一条直线,两边形状不对称。

B.边界不规则(Border irregularity):指痣的边缘不整,呈现多角形或有锯齿。

C.颜色多样(Color variegation):单个痣出现两种以上颜色。

D.直径大于6mm(Diameter >6mm):单个痣的长径>6mm。

E.进展(Evolution):单个痣在短期内变大、增厚、形状改变或颜色加深,或者出现破溃、出血、结痂、瘙痒等。


(2)“丑小鸭”征

如果我们身上没有符合“ABCDE”法则的痣,我们需要通过“丑小鸭”征来进一步识别。所谓“丑小鸭”,是指在同一个人身上,看上去与别的痣在颜色、大小或形态等各方面明显不同的痣。基于大量临床观察,同一个体的痣通常具有共同特征,通过“找不同”被揪出来的“丑小鸭”痣需要警惕黑素瘤的伪装。如下图[5],圆圈圈出来的就是“丑小鸭”痣。


3、特殊人群更需注意痣的自我检查

(1)有黑素瘤家族史。

(2)皮肤白皙。

(3)长期日光暴晒史。

(4)先天性色素痣。

(5)全身多发色素痣,数目大于50个。

(6)免疫抑制状态,比如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尽管痣的恶变是小概率事件,但特殊人群发生痣恶变的概率要高于普通人群,因此需特别注意痣的自我检查。通过“ABCDE”法则和“丑小鸭”征,我们就可能发现那些隐藏在痣里的黑素瘤“卧底”。接下来,我们只需要把这些“疑犯”及时交给专业皮肤科医生,医生会通过皮肤镜和病理组织检查进行“最终审判”。


参考文献:

[1] Gosman LM, Țăpoi DA, Costache M. Cutaneous Melanoma: A Review of Multifactorial Pathogenesis,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Emerging Biomarkers for Early Detection and Management. Int J Mol Sci. 2023 Nov 1;24(21):15881.

[2] Shreberk-Hassidim R, Ostrowski SM, Fisher DE. The Complex Interplay between Nevi and Melanoma: Risk Factors and Precursors. Int J Mol Sci. 2023 Feb 10;24(4):3541. 

[3]Tsao H, Bevona C, Goggins W, Quinn T. The transformation rate of moles (melanocytic nevi) into cutaneous melanoma: a population-based estimate. Arch Dermatol. 2003 Mar;139(3):282-8.

[4]Abbasi NR, Shaw HM, Rigel DS, et al. Early diagnosis of cutaneous melanoma: revisiting the ABCD criteria. JAMA. 2004 Dec 8;292(22):2771-6.

[5]Grob JJ, Bonerandi JJ. The 'ugly duckling' sign: identification of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nevi in an individual as a basis for melanoma screening. Arch Dermatol. 1998 Jan;134(1):103-4.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皮肤科皮肤外科门诊胡文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