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常有患者心电图显示房颤却一脸茫然:“我没有任何不适,怎会生病?还需治疗?”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容易被忽视的 “隐形杀手” —— 无症状房颤。
一、无症状房颤:身边的“隐形炸弹”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正常心脏像精准节拍器规律跳动,房颤发作时心房却毫无章法地乱颤。部分患者毫无症状,这就是无症状房颤。据调查,我国成年人房颤患病率1.6%,无症状房颤总患病率约27%,新发患者高达34%。
无症状房颤危害极大,它像“隐形炸弹” 随时可能爆炸。患者常在出现脑卒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时才察觉。房颤患者脑卒中风险是正常人的5倍,致残率、致死率更高,还会使心衰风险增加 3 倍,可能引发不可逆的心功能衰竭。
二、西医防治:科学规范的应对策略
西医治疗房颤,早期旨在恢复窦性心律,晚期侧重于心率控制与抗凝,预防血栓。
药物治疗常用胺碘酮、心律平控制心率,传统药物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进行抗凝预防中风,但药物有一定副作用风险。
手术方面,导管射频消融术通过微创修复异常电信号治疗房颤,存在一定复发率;左心耳封堵术可替代部分抗凝治疗,降低脑卒中风险,但手术有创伤及风险。
三、中医防治:辨证论治,综合调理显优势
中医认为房颤多属“心悸” 范畴,基本病机是 “本虚标实”,即心之气、血、阴、阳亏虚为本,兼夹痰浊、瘀血等实邪为标。在整体观指导下,中医依据患者不同体质和证型进行个性化治疗。
气阴两虚型:
患者心悸、气短乏力、口干、盗汗等,以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生地、人参、麦冬等药材能益气养阴、复脉安神,有效缓解症状,调节身体机能。
心虚胆怯型:
患者心悸不安、易受惊吓、睡眠差等,以安神定志丸加减,龙齿、茯苓、人参等药材可益气养心,安神定悸,帮助患者恢复心脏平静节律。
痰热内扰型:
患者心悸时发时止、胸闷烦躁、口干苦,以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竹茹、枳实、半夏等能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清除体内痰热,改善心脏环境。
气虚血瘀型:
患者心悸、气短、乏力、胸闷痛等,以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当归尾、赤芍、川芎等能益气活血,养心安神,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心脏不适。
中医特色疗法如针灸,通过刺激内关、神门、心俞等穴位调节气血、改善心脏功能;艾灸、推拿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可以缓解房颤症状。
中医“治未病” 理念强调预防疾病,对无症状房颤患者,建议健康生活方式。
饮食 :
要注意营养均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同时,根据情况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养心安神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桂圆、莲子等。
运动 :
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运动调节呼吸、放松身心、增强心脏功能。
心态 :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大幅波动影响心脏。
四、中西医合力,优势互补共抗房颤
无症状房颤危害不容小觑,及时治疗至关重要。中西医结合是房颤防治的有效方法。
西医诊断治疗技术为中医提供准确病情评估。
中医整体调理和特色疗法弥补西医不足,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早期阵发性房颤,中医药还能延缓手术,中西医协同作战,助力患者远离无症状房颤威胁,守护心脏健康。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心血管病科匡荣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