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是大脑供血的主要血管之一,随着年龄增长或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影响,血管内壁可能逐渐形成“斑块”— 一种由脂肪、胆固醇、钙等物质沉积而成的硬化结构。这些斑块就像水管里的“水垢”,逐渐堆积,导致血管狭窄,甚至可能破裂或脱落,引发脑卒中(中风)。
二、颈动脉斑块如何导致脑卒中?
- 血管狭窄:斑块逐渐增大,使颈动脉管腔变窄,脑部供血减少,可能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俗称“小中风”)或脑梗死。
- 斑块破裂:不稳定的斑块可能破裂,诱发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堵塞脑血管。
- 血栓脱落:斑块碎片或血栓可能随血流进入脑部,堵塞远端小血管,引发脑栓塞。
三、哪些人容易长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主要包括:
- 年龄:40岁以上人群风险增加。
-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斑块形成。
- 高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易沉积在血管壁。
-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会促进动脉硬化。
- 吸烟:尼古丁损害血管,增加斑块风险。
- 肥胖和缺乏运动:代谢异常加速动脉硬化。
- 家族史: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风险更高。
四、如何发现颈动脉斑块?
- 1.颈部血管超声(最常用,无创、便捷)
- 2. CT血管成像(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更精准)
- 3.血液检查:监测血脂、血糖等。
五、如何预防和治疗?
1.健康生活方式
-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高纤维,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少吃油炸食品。
-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
- 戒烟限酒:吸烟者应尽早戒烟,饮酒需适量(男性≤25g酒精/天,女性≤15g/天)。
- 控制体重:BMI(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4之间。
2.控制“三高”
- 高血压患者需坚持服药,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
- 糖尿病患者应管理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7%
- 高血脂患者需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目标值因人而异
3.药物治疗
-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稳定斑块,降低血脂
-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
4.手术治疗(严重狭窄时)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手术切除斑块,恢复血流。
-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微创介入治疗,扩张狭窄血管。
六、警惕脑卒中的预警信号(BEFAST原则)
Balance:走路不平衡
Eye:眼睛看不清
Face:突然口角歪斜
Arm:一侧手臂无力或麻木
Speech:说话含糊或理解困难
Time:立即拨打120,争取黄金救治时间(发病4.5小时内可溶栓)
颈动脉斑块是脑卒中的“隐形杀手”,但可防可控!但早期发现和干预可大幅降低风险。颈动脉斑块定期体检(尤其40岁以上人群)、健康生活、科学治疗是关键。如果发现斑块,不必过度恐慌,但需遵医嘱干预,避免悲剧发生。
保护血管,就是保护大脑!
(本文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咨询专业医生)
参考文献:
《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23》
供稿来源:脑病与心理病科李丽灵、秦秀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