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医院动态
了解深圳市中医院最新资讯

喜讯丨深圳市中医院肾病科腹膜透析团队荣获第五届广东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发布日期:2024-01-19

2024年1月11日,第五届广东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在广州隆重举行,深圳市中医院肾病科一病区副主任曾又佳带领腹膜透析团队独立完成的项目《智能化远程腹膜透析随访诊疗系统的构建与应用》荣获三等奖,深圳市中医院为全省唯一获得该奖项的中医医院。



广东医学科技奖是由广东省医学会于2018年正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项,每年颁奖一次,其旨在促进医学科学创新研究与新技术开发、促进医学科学的普及与推广,激励医学人才创新,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代表了广东省高水平的医学科技创新成果。本届广东医学科技奖从137项申报项目中评选出获奖项目31项,其中医学科学技术奖28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8项),科学普及奖3项。



获奖项目介绍

项目主要完成人:曾又佳、吴嘉、杨俊、宋高峰、郑义侯、王太芬、杨曙东

项目介绍: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替代治疗方式之一。目前,我国腹膜透析的最主要治疗模式是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CAPD数据主要来自于患者每日记录的纸质资料,每月随访时患者携该日记交给腹透医护评估、调整。但现有的随诊方式存在数据提交不及时、数据记录不准确、数据漏填等缺陷。为此,深圳市中医院肾病科腹膜透析团队提出一种CAPD新型随访模式——即基于物联网蓝牙技术开发的智能化远程监控系统。本技术发明利用电子称重器设备以及数据传输的物联网技术,通过蓝牙实时、便利的向医护端传输CAPD患者的腹透液液体和体重的数据。CAPD患者重要的治疗数据通过该系统实时传输到预定的数据库中,将入库数据通过特定勾稽关系运行并展现于PC端和手机移动端,建立远程实时通讯平台,实现了患者与医护间的及时交流。该系统避免了患者记录纸质资料的各种误差和错误,并能够实现对CAPD患者的操作数据进行有效采集,使得患者的随诊时间保持规律、及时,提高了腹膜透析的管理效能,最终显著减少了CAPD患者因不良并发症而产生的非计划返院率,减少了卫生经济支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项目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软件著作权3项,该技术入选中央网信办国家医学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典型案例,参加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智慧医疗赛道二等奖及最佳人气奖。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8-2020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优秀案例通报表扬。


深圳市中医院肾病科腹膜透析团队简介

深圳市中医院肾病科于1995年组建,先后被评定为深圳市重点医学专科,广东省中医重点肾病专科,深圳市中医特色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国家临床重点学科(中医专业),广东省高水平专科,为广东省中医腹膜透析联盟理事长单位,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深圳市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和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深圳市中医院肾病科于2009年开展腹透以来,经过1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开展了外科手术腹透置管、经皮穿刺腹透置管及腹腔镜下腹透置管等技术。配备专职腹透医师1名,专职腹透护士1名,兼职腹透医师4名,兼职腹透护士3名。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腹透医生全部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医护人员多次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等国内知名腹透中心学习进修,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圳市中医院在腹透的治疗中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通过中药内服维护脏腑功能,促进人体内环境的平衡稳定;结合揿针、微针针刺、穴位温灸、中药定向透药治疗、中药离子导入、耳穴贴压、中药硬膏热贴等中医特色治疗,在保护腹透患者残余肾功能,防治心力衰竭、肾性贫血、抑郁焦虑状态、顽固性皮肤瘙痒、睡眠障碍等腹透相关并发症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肾病科  宋高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