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煎药器皿
最好先用陶瓷器皿,如沙锅、砂罐。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煎药器皿切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
2、煎药用水
一般来说,凡人们在生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煮中药。但必须是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物质及杂质少。
一般来说,吸水性较弱的药物不宜多加水,以刚好淹住药物为宜,吸水性较强的药物如植物的根茎、果实、躯干等应适当的多加点水,滋补类药物因熬制的时间较长,水分蒸发的量比较大,因此需要适当的多加水。煎煮第一次时应先加水没住药材等药材充分的吸水后再加水至一指厚即可,煎煮第二次,第三次中药时,所需水量就比第一次用水量少,一般刚好没住药材即可。
3、煎煮火候
通常解表类药物、气味芳香易挥发成分的药物久煎会使之成分过度的挥发而影响药效,一般用武火急煎法,并且煎煮的时间不宜过长。补益类药物或矿物等不宜析出成分的药物因滋腻厚重需久煎才能出汁,用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慢煎,煎煮的时间适当的延长。
4、煎煮次数与时间
一般来说,一剂中药大多煎两次,部分贵重药材或滋补药材可煎三次,最少应煎两次。
解表类药物或者芳香易挥发的药物一般在煮沸后头药煎煮15分钟左右为宜,第二次煎药在煮沸后再煎10分钟即可;矿物类、滋补类、因滋腻厚重需用武火煮沸后,头药文火继续煎煮20-30分钟,二次煎药继续煎煮30-40分钟,并且在此过程中搅拌2-3次,以防最底层接近煎药器皿的部位有药物附着的地方出现焦糊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5、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先煎: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川乌、附子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
后下: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薄荷等;还有一些虽不属芳香药,但久煎也能破坏其有效成分,如钩藤等。
包煎:黏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
另煎:某些贵重药材。
烊化:某些胶类药物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药物。
冲服:一些粉末状、或液状类药物,如芒硝、竹沥等药。
供稿:深圳市中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