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黄帝内经》的生命智慧丨自我身体保养总则

发布日期:2023-07-04

随着时代发展,工业社会的推进,近20年来人民的生活方式,不断踊现出层出不穷的小浪花。便捷的资源获取,让大家“敷着最贵面膜,熬着最深的夜”。


硬核的养生方式,不是“保温杯里配枸杞”,也无须过着“快乐肥仔水,身体快乐好”的朋克养生,或是“火锅穿肠过,养生在心中”的佛系养生,而应该是有着中华民族的自信,踏着华夏大地生生不息的节奏,一同延续古人的智慧养生!


一、法天则地,顺应自然规律

《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篇,里面提到“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虽为万物之灵,但是作为依附、生存在自然界里生物,靠天地营造的环境所长养,所以养生第一法则“法天则地,顺应自然规律”。

天有日月星辰,地有山川五岳。天体的运动,地球的自转,产生春夏秋冬一年不同的四季,以及昼夜晨昏的一天。遵循四时变化,应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具体到不同节气,又有各自的养生方式与方法。一天的变化虽然没有像四季那样明显,但对人体的影响类同于一年的四季。《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二、协调平衡,以平和为宗旨

一个正常的身体,是阴阳、脏腑、经络、气血等处在平和状态的身体。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和疾病,都是因为身体状态不平衡。所以中医对身体的调治,都是围绕着阴阳平衡,脏腑平衡,气血调和等展开。所以,《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譬如:熬着最深的夜吃着最辣的烧烤,第二天咽喉肿痛、鼻血痘痘、痔疮出血症状都出来了。这些是身体阳热部分多出来了的症状表现,那么就应该采用养阴或者泻火的方法,来让身体平衡;又或者吹着最冷的空调,吃着结了冰的西瓜,第二天鼻流清涕,腹痛泄泻。那么身体阴冷寒湿部分多于阳热部分,那么这时候就应该吃点紫苏、生姜等增加阳气的食物,来调和身体,重新平衡阴阳。


三、保养正气,外邪不易侵犯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刺法论篇:“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能够处在平和、平衡状态,是自身的修复能力、免疫能力在作保障。中医认为人体的气,具有着防御、固摄、温煦、推动这四大功能。正气的充足,身体能够具有较强的防御功能,也就是人体的免疫力高,可以防护病毒、细菌的感染。气的充足,人体的温煦能力和推动能力都能起到较好的作用,有利于自身的修复,有点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新陈代谢功能。那么,正气的保养,对于现代人来讲,首先要做到的重要一点是要有节制。这个节制包括以下几点:不贪凉,冷饮要少吃;饮食有节,不过食,七八分饱;不过劳也不过度安逸,动静结合;欲望不要远超自己能力,知行要合一等等。


四、形神共养,养生不止养“身”

中医认为人的身体,这个形是个载体,养生不单单只关注、停留在形体上,更多的,首要的,还是要养人体的神,神为形的主宰。人要形神兼备,形神共养。这个神,是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包括情绪、思想、性格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养神重视养心性,个人的修养。心性品格良好的人,身体的气机通常比较顺畅,身体自然不容易瘀堵,疾病产生的条件自然减少。而现代人重视通过饮食以及其他的各种按摩、推拿等养形体的养身手段来养生。恰恰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篇:“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一个人要让自己的精神内守,不要外散、外耗过多。现代人追求短、平、快,注重即时获得感,所以,手机短视频、碎片化学习、注意力下降等等,都是精神涣散,不能内守的表现。


最自然的养生,也是最硬核养生,《黄帝内经》,一本传承两千多年的养生著作,中华民族的宝典,让鲜活的生命在华夏大地生生不息,从里面汲取最本真的养生智慧,是当代人应当补充的一堂课!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 林基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