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黄帝内经》的生命智慧丨奶茶虽好,也不要贪杯哦

发布日期:2023-08-25

立秋已过,相信大多数朋友都收到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奶茶已成为年轻人不可少的“灵魂饮品”。可是这气味芳香滋味绵甜的奶茶,你真的适合喝吗?

奶茶最早称“奶子茶”,如清·朱彝尊《食宪鸿秘》:“奶子茶,粗茶叶煎浓汁,木勺扬之红色为度,用酥油及研碎芝麻滤入,加盐或糖。”为中国西藏、蒙古等高寒地区游牧民族的日常饮品,暖热的奶茶可以给奔波劳作的牧民提供热量,驱散寒冷。

时至今日,为了适应快速的生活节奏,满足丰富的味觉享受,当代奶茶以多样的配料及制作方式,悄然俘获了年轻人的心和胃。

然而,好喝的奶茶在满足人体糖分的“奖励机制”同时,其中富含的植脂末、添加糖、香精及咖啡因等成分亦同时带来了失眠、肥胖、龋齿等健康挑战。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说:“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

中医理论认为,酸、苦、甘、辛、咸五味分别与人体五脏相对应。五味适量,性味相宜,所摄入的食物则可以滋补强身、保健益寿;倘若五味过量,性味不合,便会打乱人体平衡,损伤脏器,招致疾病。


 


《本草经集注》:“牛乳、羊乳实为补润,故北人皆多肥健”。

《本草纲目》:“(白霜糖)润心肺燥热,治嗽消痰,解酒和中,助脾气,缓肝气。”二者虽味甘性平,有滋补益气的功效,但“其味大甘”(《本草经疏》),过度食用则有“助热损齿、害脾生热”的危害。

看来,即便是一杯小小的奶茶,亦可以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但它究竟是如何影响人体健康的呢?

《素问·奇病论》指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适当食用甘味食物虽然可以补中益气,滋养脾胃,但若饮食不节,摄入无度,则会碍胃伤脾,运化失常。饮食所化精微之气难以疏布四散,反而酿湿生痰,化浊生脂,膏脂蓄积,发为肥胖;久之则令人中气滞缓而不行,阳气内郁而化热,脾胃蕴热,消谷耗液,甚至引起“脾瘅”、“消渴”(即今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

因此,《素问·五常政大论》又指出了“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的饮食调养原则,强调日常生活中食用的谷肉果菜,亦需遵守适量为度的原则,否则即便是普通的食物膳材,也会伤损正气,导致疾病的发生。


而对于下列人群,应少喝、甚至不喝奶茶,对于其他肥甘厚腻的食物,亦应当慎重:

1.儿童、青少年群体

2.备孕人群及孕妇

3.肥胖人群

4.血糖异常、糖尿病患者

5.高血压、心脏病患者


亲爱的朋友,奶茶虽好喝,但也不要贪杯哦!



解读专家:深圳市中医院内分泌病科 赵恒侠

作者:深圳市中医院内分泌病科刘德亮、张鹏翔(研究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