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雨天,曾因血管炎到深圳市中医院肾病科就诊的老患者淑芳阿姨一脸愁容地走进诊室……
淑芳阿姨:“医生,这个月开始我手指尖一直麻麻胀胀的,特别难受,该该不会是血管炎又犯了吧?”
医生端起她的手指,做了触诊,发现手指没有关节变形,也没有明显肿胀、皮疹。对待免疫性的小血管炎患者,关节问题不能马虎,于是医生马上给她安排了抽血、尿检等化验。结果虚惊一场……
医生:“阿姨,从指标上看,血管炎病情还是非常稳定的,别担心。”
淑芳阿姨:“那我这手指的肿胀麻木可咋办呢?”
医生看了看她的舌头,舌红,苔白腻,脉弦,看来是最近深圳这恼人的雨季惹的祸!
医生当即用针灸给她手指关节和腿上进行了微针针刺。一个疗程下来,淑芳阿姨开心地发现手指能伸展开,舒服多了。
淑芳阿姨:“为啥过去我说关节痛,你都想着给我加免疫抑制剂,这次你却给我扎针灸呢?”
医生:“阿姨,深圳五月气候都很闷热,咱们治病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来来来,给您好好絮叨咱中医老祖宗——《黄帝内经》的‘异法方宜论’吧!”
《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里有一段是这样说的:
“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翻译:黄帝问:为什么医生在治疗疾病时,对于同一疾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却都能使病人痊愈呢?
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翻译:(岐伯回答说)这是因为人们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治疗方法各有所适宜。如东方地区气候比较温和,是出产鱼和盐的地方。海滨地区的人大多喜欢吃鱼类和咸味食品,他们习惯居住在这里,并以鱼和盐为美食。但鱼性属火,吃多易积热,盐带咸,咸能走血,会使血液受到损伤。东方地区的人大多皮肤黝黑,肌理疏松,易出现痈疡之类的疾病。治疗这一类的疾病大多适宜砭石刺法。因此,砭石的治病方法,也是从东方起源的。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翻译:南方地区拥有自然万物长养的气候,阳气最盛,地势又比较低洼,水土薄弱,雾露容易聚集。这个地区的人们喜欢吃酸类或者腐熟的食品,皮肤腠理致密发红,容易发生筋脉拘急、麻木不仁的疾病。治疗这类疾病,宜用微针针刺。所以九针的治病方法是南方起源的。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翻译:所以高明的医生应当能够将这些治病方法综合运用起来,根据具体的情况,随机应变,灵活运用,使得患者得到适宜的治疗。
这篇问答,很好的阐释了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根源和用法,说明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气候与地势不同,导致疾病的种类和治疗手段都存在差别。
所以在中医药治疗中,既要了解病情,又要注意因地因人制宜,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这篇“异法方宜论”对现代的中医治疗有着很好的启发。
时代与环境的改变
我们现在所处的自然气候、人文环境、饮食习惯等,与古代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疾病谱也悄悄发生了巨大的演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医生在治疗疾病时,需要考虑到气候、环境、情绪的因素,综合运用不同的治疗手段。
广东潮汕地区
比如广东潮汕地区,至今仍喜食鱼类,海鲜等。所以甲状腺疾病、痛风等代谢性疾病发病率较内地明显升高。
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仍然喜欢咸味食品,所以高血压、慢性肾脏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发病率高居不下。与古人不一样,现代人获得碳水、含糖及高脂食物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
深圳地区
深圳地区的外来人口多,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长期面对电子产品,又容易滋生“肝气郁结”导致的情志病。
总之,现代中医的辨证论治中,更应结合患者所处的环境、地域、气候变化,综合研判。
淑芳阿姨:“明白了,上次关节痛测完指标发现是我的血管炎活动了,安排我住院使用免疫抑制剂。而这次关节麻木肿胀,各项指标稳定,应该是与深圳这闷热的天气有关,所以您只用针灸给我治疗就能完全缓解。啧啧啧…这黄帝内经,可真是太神奇了!”
解读专家:深圳市中医院肾病科 郑义侯
作者:深圳市中医院肾病科 曾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