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黄帝内经》的生命智慧丨《灵枢•天年》从肝藏论女性“更年期”

发布日期:2023-12-18

近日,45岁的王女士有了一些小困扰:

王女士:“医生啊,我最近老觉得“轰”地一下就突然热起来了,而且我的月经量变得好少,还推迟了几天,这是怎么回事啊?”

医生:“你最近有没有觉得烦躁呢?”

王女士:“对对对!最近啊人觉得好烦躁,老是容易发脾气!”

医生:“那最近睡得怎么样呢?”

王女士:“睡得一点都不好,总是睡不着,觉得很燥热。医生,我这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医生:“别着急,让我给你讲讲《黄帝内经》的一些小知识。”


《黄帝内经·灵枢·天年》中提到:“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

意思是人到四十岁,五脏六腑及十二经脉,都已经十分旺盛而且平和稳定,从此腠理开始疏松,美好的容颜逐渐哀落,头发开始斑白,就像一池子满而不荡动的静水,所以喜欢坐。到五十岁,肝气开始衰退,肝叶开始变薄,胆汁开始减少,视力开始变弱。

从《黄帝内经》的叙述中可以得知,人在四十几岁的时候身体状况开始逐渐下降,最先开始变化的是肝。

有的女性从四、五十岁左右开始有月经紊乱(月经周期、经期和经量等变化)、潮热(伴有烘热,继而出汗,反复出现,夜间和情绪波动时明显)、心悸、眩晕、头痛、失眠、注意力不易集中,情绪波动大(激动易怒、焦虑,或情绪低落,抑郁)、记忆力减退等情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更年期综合征”。这些情况其实都与肝调节功能紊乱有关。

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女子以肝为先天”,对于女性而言,肝是经血生成的来源,肝与冲脉并称“血海”,肝血充足、肝气调达畅通则肝血下注于冲脉,冲脉血海充盛下注胞宫(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子宫)则月经按时来潮。

从中医角度而言,肝能疏通发泄人体之气,促使气的运行通畅,并且能够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共同促进月经来潮和排卵,孕育分娩顺利。若肝的功能失常,导致气的活动过度或运行受阻,因此可能会有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正所谓“怒发冲冠”)、失眠多梦,或者胸胁部、两乳、小腹等肝经循行部位的胀痛不适,心情抑郁、闷闷不乐、胸闷喜欢叹气,同时也会影响血液的运行,女性可表现为月经推迟,痛经,月经量少,甚至闭经等。


王女士:“医生,我这原来就是“更年期综合征”啊!我才45岁,怎么就更年期了呢??!!好可怕啊!”

医生:“更年期综合征又称围绝经期综合征,由卵巢功能减退-衰竭出现潮热、汗出、失眠烦躁、头晕、心慌等一系列症状,这是我们女性的必经阶段,一般出现在49岁左右。但有些人或早或晚,不要太过焦虑,只要调节得当,不会有太大困扰。”

王女士:“那医生,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医生:“根据《黄帝内经》中“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肝的疏泄功能异常会导致情志异常,反之情志不畅也会影响肝的正常工作。“暴怒伤肝”,正常的情志活动有利于肝之气机的疏泄调畅,而异常的情志活动可以导致肝的疏泄失常。因此,保持情绪稳定,让自己心情愉悦,使气血运行正常。”

王女士:“我日常要做些什么来调节呢?”

医生:“1.自我调节方面:出现围绝经期的相关症状时,要防止心理上的衰老观,坦然接受人生新阶段;适当调节生活和工作节奏,培养一些业余爱好,如种花、养鱼、书画、音乐等,使心理上有所寄托;及时发泄情绪,唱歌、运动等可以有效帮助我们疏畅情志,不要一个人生闷气,保持较为稳定和愉快乐观的心理状态。

2.外在调节方面:与家人、朋友多沟通交流,舒畅情怀,让他们了解更年期的生理心理变化,或及时向医生咨询求助,帮助我们平稳度过这一阶段。”


日常生活中还需注意这几点:

1.“人卧则血归于肝”。根据十二经脉循行规律,胆经和肝经的循行时间是在23点至3点,专家建议最好在11点前睡觉比较适宜,应顺应自然,早点睡觉,不要熬夜。(若汗出多,睡眠障碍者可用炒麦芽、浮小麦、桑椹、酸枣仁、百合、玫瑰花、甘䓍、大枣、煎水代茶饮。)

2.“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同时不要忽视肛提肌的锻炼,加强盆底组织的支持力,预防子宫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

3.“不治已病治未病”。未病先防,围绝经期是妇科肿瘤的好发年龄,应每年定期体检。



解读专家:深圳市中医院妇科 黄剑美

作者:方晨晞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