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这是《黄帝内经》对夏季养生原则的经典描述。“夏三月”指的是农历的四、五、六月。这段时间里,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繁荣茂盛的景象,是万物生长最为旺盛的时期。根据夏季的特性来调养身心,体现了中医“天人合一”的思想。
一、“夜卧早起”,子午觉
夏天昼长夜短,人的气血在冬天潜伏体内,春天完成生发,夏天宣泄到了体表。此时人们不会觉得太困太倦,且有些兴奋,健康的人是与太阳同步,作息时间应从春天的早睡早起改成晚睡早起。
中医养生时常会提到子午觉,何为子午觉呢?
指子时(胆经)半夜23点至1点之前入睡,睡再晚也不能超过零晨1点。午时(心经)中午11点至13点睡个觉。早上起得早,午饭后会觉得困,想睡,那就顺其自然,小憩一会儿,对养护身心健康非常有必要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到一小时,尽量平卧,不要趴着或蜷缩着睡。饭后不要立即睡,容易影响消化。
二、“无厌于日”――不讨厌阳光,不爱上空调
夏天本是孕育果实的季节,如果夏天不热,阳光照射不够,这样孕育过程难以完成,秋天无果收获,则“华而不实,秀而不穗”。我们人体的阳气源于太阳,是大自然的恩赐,不要错过。阳光明媚的天气里,最好选择早上7点到9点的时候,把头遮住,晒晒后背,时间不要过长,以鼓舞和振奋人体内阳气,驱除体内阴寒邪气。有时会出现晒太阳时,打喷嚏,流出清水一样的鼻涕,这是体内阴寒凝滞的东西正在往外排。若出现腹内发热,咕咕作响,这是人体气血运行之兆。晒太阳还可以促进人体维生素D的吸收,对脂肪的代谢。
夏天是使皮肤开泄、出汗的季节,若我们过于喜爱待在有空调的空间。人为造成一个不自然的状态,原本是要阳气外散,外越的状态却被空调冷气给冰镇于内。夏天汗孔开放,被冰冷的空调一吹,中医讲的“虚邪贼风”就会乘虚而入,有些人会出现落枕、面瘫、甚至一些老年人会出现中风,都是因为夏天皮肤开泄,受寒、受风、受湿所致。
三、“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 “使气得泄,若所爱在”
夏天对应的是人体的心和心包,还有相表里的六腑中的三焦和小肠。是心肠热烈的季节,容易喜乐兴奋不容易出现负面的阴寒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愤怒和烦躁,让心灵如同自然界的花朵一样,开放而美丽,促进内在精神的健康与成长。让体内的阳气适当发散,比如通过适度出汗来排毒,同时也包括情感上的表达,如同珍爱之物愿意与人分享,保持一种开放和积极的状态。
夏季饮食:
夏天对应的是人体的心和心包,还有相表里的六腑中的三焦和小肠。是心肠热烈的季节,容易喜乐兴奋不容易出现负面的阴寒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愤怒和烦躁,让心灵如同自然界的花朵一样,开放而美丽,促进内在精神的健康与成长。让体内的阳气适当发散,比如通过适度出汗来排毒,同时也包括情感上的表达,如同珍爱之物愿意与人分享,保持一种开放和积极的状态
夏季饮食:夏天少吃生冷、性寒之物,冰凉饮食。夏天人的肠胃气血能量不太够,喝冷饮不但不能解渴还会落下病根,中年以后开始犯病。
茶饮:可以喝一杯绿茶,可清心火,开畅毛孔,解表透汗,平复焦躁,使人平静下来。苦丁茶、莲子心茶,能够清心火、润燥、生津。
水果:西瓜,中医称之为“天生白虎汤”,白虎汤具有清热、生津、润燥的功能。
盐撒瓜面:有阴虚火旺症状的人,要适当地吃西瓜,在瓜面上撒一点盐,可降虚火。
不吃冰镇西瓜:这样的吃法会伤及自身阳气,涉及胃、肺,也会容易出现很多过敏的症状。
3.凉伴青瓜丝:红色瓜肉和青衣中间部分,取出洗净后切成细丝,用盐拌一下,拌完后把水挤净,调点醋,放点蒜,凉拌。一道爽口、解暑、清热的凉菜就可以上桌了。
药膳:
-荷叶:具有芳香化湿和淡渗利湿的功效。血糖、血脂高和肥胖症患者可服用。
-荷叶冬瓜眉豆瘦肉汤:瘦肉300克,荷叶半片,冬瓜连皮500克,眉豆30克,生姜3片,一起放入瓦煲中,加清水3升,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煲1.5小时。
-肉苁蓉粥:肉苁蓉30克配小米、白米一起熬粥,夏天服用可提高人的心气,还具润肠、通便功效。孕妇、儿童、热性体质慎用。
以上这些做法都是顺应夏季气候特征的养生之道,有助于培养和增长人体的生机与活力。总之,在夏季应顺应自然规律,调整作息,保持良好的心态与情绪,合理饮食与运动,以达到身心和谐、健康养生的目的。
供稿来源:深圳市国医之窗中医药人才培训中心潘晓东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