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的研究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现中医的体质学说已经围绕着人体的体质特征与类型、体质形成与变化、疾病预防与养生等方面形成了系统的科学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以王琦教授为代表的广大中医体质研究者经过持续四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下,中医体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巨大成绩。
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由王琦教授课题组制定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方面提供科学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九种体质学说,其实不仅仅是一种医学理论,更是帮助人们实现未病先防、己病防变、病后康复的一种生活方式。
现代社会,疾病谱越来越多,其中大部分疾病的病前状态,西医无特效治疗,中医治疗多“无证可辨”,难以把握精准。所以,很大程度上治疗中“只见局部不见人”,忽视了疾病生长的“土壤”。因此,体质学说的应用,就能有效解决早期“中医辨证”及“治疗干预”的困难,抓住疾病生长的“土壤”,对人体的体质进行有效调理辨治,是中医养生、治未病的重要抓手。2017年底,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体质研究专业委员会发布了《2017年度国民体质辨识报告》,报告指出了,国人的偏颇体质以阳虚体质为第一大偏颇类型。而身处岭南湿热地区的南方人更是没有阳气超级旺盛的,反而都是偏阳虚的多。
今天为大家带来偏颇体质中的“阳虚质”人群的调养方案,阳虚体质的人,平素容易怕寒,手脚容易冰凉,脸面一见,就让人觉得没精神、色苍白,喜欢热的食物,对生冷食物比较忌讳,一吃容易腹痛腹泻,平时大便也不成形的多。舌头一见,舌质偏淡,舌体比较胖大,苔白嫩。中医认为体质偏阳虚的人,发病倾向多集中在寒化类的疾病,如容易患有痹证(老寒腿、四十肩)、咳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泄泻、痛经等疾病。所以,大家应当从生活起居各个方面进行相应的调理。
饮食方面,选择甘温补益的食材,功效主要集中在补脾阳、温肾阳等方面,如鸡肉、羊肉、虾、黄鳝、刀豆、韭菜等。性味苦寒的东西尽量少吃,譬如苦瓜、冬瓜、西瓜;生冷以及滋腻的食物,在南方湿热天气,脾胃功能差的时候,应该忌口,如冷冻饮料、潮州人喜欢的生腌,含大量食材的粽子。
运动方面,由于机体阳气较弱,适宜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进行适当户外活动。现在由于是春令当时,南方日晒较为充足,选择早晨或者下午4到6点这两个时间段来锻炼比较合适。老年人可以进行八段锦锻炼。
最后,推荐道食疗方,当归生姜羊肉汤,组成:当归、生姜、羊肉。当归能够补血、活血、止痛;羊肉甘温,具有补体虚,祛寒气,温补气血;助肾阳,益精血等功效。加上辛散的生姜,既能调和食物的腥味,还具有温胃散寒的作用。整一道菜,具有温阳补血、祛寒止痛功效,适合阳虚体质者食用。
【拓展】有些友人肯定会有疑问,为啥中医养生方法,特别强调在热的天气,还推荐摄食温性食物。中医讲究的是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处在一年四季最热的小大暑节气里面,地球的表面热度最高,而地下的井水却是最冰凉的。相反,冬天时候,天寒地冻,习惯冲冷水澡的南方人,很多时候会选择井水来冲澡,因为,此时的井水比较暖和。所以,人体也一样,夏天皮肤温度较高的时候,其实,体内胃肠等脏腑处在阳气不足的状态,所以,这也是夏天为什么容易有消化系统疾病的原因。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 林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