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是以自我调摄为主要手段,以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为目的的多种保健方法的综合。
一、中医养生的优势
* 现代医学也重视个人行为生活方式,但更多的是重视外部社会经济环境和物质环境的改善。
* 中医养生观则更重视调整自身以适应社会、顺应自然,强调顺天守时,强调形神兼养且以养神为上。
中医养生的核心理念:
1、顺天守时
2、调摄精神
3、饮食有节
4、劳逸适度
二、顺天守时
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使万物形成了生、长、收、藏的自然规律。人体脏腑阴阳气血神气等均存在着与四时相适应的关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顺时养生的主要原则。
三、调摄精神
《内经》非常重视情志的调整,认为是养生的核心。
* 春夏之季宜多思、多动、精神外向,意气舒展,对周围的事物兴趣浓厚。
* 秋冬之季应神志安宁,多静少动,对周围的事物兴趣淡漠,特忌妄思乱动。
四、饮食有节
* 饮食规律定时、有节制,不过饱,不过饥,不暴饮暴食。
* 饮食要清淡,忌过食肥甘厚味,重视饮食卫生,改变不合理的烹调习俗。
* 饮食要冷热适宜。
* 忌五味偏嗜(不偏食)。
* 因人而宜,体质辩证,选择恰当的饮食,纠正病理体质。
* 进食时要求心情愉快、细嚼慢咽,食后摩腹、散步。
五、劳逸适度
孙思邈:“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生命在于科学适度的运动。
误区一:运动量越大越好。
应根据自己的体质状态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当的运动。
超负荷的运动会加速体内某些器官的“磨损”,且会导致一些生理功能的失调而引起疾病,反而会缩短寿命。
误区二:无论春夏秋冬,均坚持同等强度的运动。
秋冬二季是养收、养藏的季节,特别是冬季,万物萧条,生机潜伏,人乃自然界的一员,也应少动为妙,切忌动摇筋骨,大量出汗,必致阳气外泄而失藏,易疲惫,精力不济。
运动锻炼应根据季节的变换来选择适当的强度与方式。
供稿:深圳市中医院一门诊针灸科 丘江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