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炎是妇科常见小毛病,就像“感冒”一样,可能每个人都会发作一两次,但如果频繁发作,那可是非常烦人。
阴道与外界相通,正常阴道内存在多种微生物种群:乳杆菌、棒状杆菌、加德纳菌、大肠埃希菌、支原体、假丝酵母菌等等,就像江湖里的各大门派,相互依赖制约,维持动态的平衡。
其中雌激素、乳杆菌、局部酸碱度属于“名门正派”体系,在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假丝酵母菌、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则属于伺机发作的“番邦小弟”。“正派大佬”势力萧条,则“异族小弟”乘机繁殖夺权。
“江湖”里微妙的平衡一旦被打破,就会导致阴道感染,瘙痒、潮湿、异味接踵而来。
正常情况下,阴道微生物群中乳杆菌占绝对优势。乳杆菌除了维持阴道酸性环境外,还可分泌过氧化氢及其他抗微生物因子抑制或杀灭致病微生物,通过竞争排斥机制阻止致病微生物黏附于阴道上皮细胞,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
雌激素可使阴道鳞状上皮增厚,并增加糖原含量,后者在乳杆菌的转化下变成乳酸,维持阴道酸性环境,既可以抑制其他病原体生长,又有利于阴道乳杆菌生长。
然而“大佬”级别的乳杆菌也是脆弱的。比如雌激素低下时或过度非医学需要的阴道灌洗使阴道酸碱度升高,乳杆菌存活环境堪忧。另一方面一些女性阴道炎反复发作,每次驾轻就熟地自行购买抗生素口服或塞阴道,殊不知抗生素好坏细菌一起“杀”,用药期间阴道的确会短暂性地呈现“无菌”状态。
但是停药后“苟延残喘”的乳杆菌恢复元气的过程往往不如加德纳菌、假丝酵母菌这些条件致病菌快,于是阴道炎反反复复,用药与发作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
怎么判断自己阴道微生态是否平衡呢?
最简单的方法是看白带常规检查里的“清洁度”。清洁度Ⅰ-Ⅱ度说明阴道内还是有比较多的乳杆菌,而Ⅲ-Ⅳ度说明乳杆菌数量少了,甚至几乎看不到。更细致的检查还有阴道微生态评价系统进一步评估阴道酸碱度、过氧化氢等微生态指标。
所以反复阴道炎发作的小姐姐以后可别一瘙痒就自己买药用啦。先仔细想想是不是长期熬夜或者加班劳累后雌激素少了,乳杆菌长不起来?是不是滥用抗生素或者清洗太多把乳杆菌赶走了?如果是,那么在症状不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尝试改变目前的生活方式及习惯,给阴道微生态环境一个休整平衡的机会。在症状影响日常生活时建议寻求专业医生指导。比如使用阴道用乳杆菌、外用涂抹型雌激素还有中药调理体质。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妇科 凌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