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滚蛋吧,螺杆菌!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开展义诊活动

发布日期:2021-10-26

随着对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也逐年升高,幽门螺旋杆菌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无名小菌”逐渐成为赫赫有名的菌界扛把子,也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1类致癌因子,作为目前已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以及全球范围内高感染率的慢性感染性致病菌,它以绝对的优势摘下菌界让人谈之色变的桂冠。幽门螺旋杆菌经口进入消化道到达胃黏膜后定居,通过毒力基因、损害胃黏膜屏障、造成炎症与免疫反应等多种途径使胃黏膜受损。不少研究证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将会引发口臭,并且与萎缩性胃炎(重要癌前病变)、消化道溃疡(胃溃疡/口腔溃疡)、胃癌、胃淋巴瘤等疾病的发生有相关性。


我国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高达60%,这么高的感染率与我们日常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为向广大市民、病友更好地传递幽门螺旋杆菌疾病防治理念,10月14日上午,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开展了讲课+义诊活动。


在门诊大厅活动现场,脾胃病科的医护人员为市民、病友免费授课、义诊,还提供中医特色疗法体验,并解答大家的各种问题。


义诊医师为市民解答疑问


义诊护士为市民体验中医特色疗法,进行健康宣教


义诊活动顺利圆满结束



俗话说病从口入,幽门螺杆菌主要是经口腔进入人体,这种细菌常存在于带菌者的牙垢与唾液中,通过共同进食传染。中国的饮食习惯是围餐,大家围在一起吃,餐具、食物常共用,这就为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创造了天然的条件。这也就是为什么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都是以家庭和家族为单位的,因此欧美等分餐制的饮食习惯的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相对就降低。


儿童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最大,儿童期间感染了可能导致幽门螺杆菌携带终身,进而发展为慢性胃炎等慢性胃病,甚至为胃癌的发生埋下了伏笔。其实我们现在很多人的幽门螺杆菌都是儿童时期感染的,感染源多是家庭中的长辈。所以家长在照顾小孩的时候要注意将小孩的食物跟自己的食物区分开来。尤其要避免最典型的错误:将小孩的食物,在自己口中嚼一嚼,为了试一试温度或者嚼碎了再给小孩吃,这样无疑主动给小孩传播幽门螺杆菌。


希望通过此次授课+义诊,向广大市民、病友宣传幽门螺旋杆菌预防与诊疗知识,并呼吁所有的市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关爱消化系统,快乐生活!


防止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方式很简单,使用公筷,避免相互夹菜,避免路边摊的不干净食物,餐具定期更换消毒,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即可。


同时,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想要获得好的治疗效果,需要到正规医院寻求消化专科医生的帮助,在消化专科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方案,治疗后及时复查,防止幽门螺旋杆菌的“卷土重来”。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脾胃病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