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纸短情长,这封信太暖了吧!

发布日期:2022-10-22

晕倒之前,我从未想过生命会在如此年轻的时候按下暂停键……“


很感激您对我进行专业且高效的救治,当时的我已经昏迷记不起发生的种种,但事后听医院和急救中心的医生还原现场时,我才知道您的出现及时挽救了我的生命,是您帮我争取了黄金6分钟的宝贵时间,让我的损失降到最低……”


原文链接:惊险!27岁女子人才公园猝死,路过医生紧急出手!


这是一封来自于深圳市中医院骨伤科李亨博士曾经帮助过的女孩儿的感谢信。


被救助女孩给李亨博士送锦旗和鲜花


抢抓“黄金6分钟”救人的事例在深圳市中医院还有很多,从中展现出来的医务人员专业的素养、应急处理能力,实质是深圳市中医院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不断提升急救技能,强化医者担当的生动缩影。


2016年5月8日早晨,一名28岁女子在荔枝公园跑步时突发心脏骤停。当时深圳市中医院肾病科一病区主任郑义侯恰巧经过。“看她倒下,我本能地跑过去。一摸脉搏,发现已经摸不到了!”郑义侯马上跪地为她实施心肺复苏术,抢救持续了20多分钟,最终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2018年1月10日下午2点,一名六旬女性在公交车站突然倒地。市中医院妇科医生彭小鹏和筋伤科医生张睿西正好经过。他们赶紧冲上去,拨开人群,看到阿姨脸色铁青,任凭旁人如何呼喊也毫无反应。“呼吸、心跳都停了!”两人立刻为患者实施胸外按压及口对口人工呼吸,在两位医生的轮番救治下,患者的心率逐渐恢复正常,并在后续的治疗中逐渐脱离了生命危险。



2021年6月20日晚7时30分许,一男子在香蜜公园突然倒地,不省人事。正在公园锻炼的深圳市中医院干部保健科科长易无庸与热心市民、随后赶到的120急救人员接力,将男子救活。此次高效的心肺复苏救治,被不少媒体赞誉为“教科书式急救”。



如同感谢信里提到的:“如果我当时遇到的不是医生,没有得到专业高效的急救……”如果不是恰巧遇到懂得急救措施、能够实施专业有效心肺复苏的“好心人”,这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将会是怎样一个结局?


无数的意外、林林总总的巧合都在告诉我们:学会心肺复苏急救法,关键时刻能派上大用场!


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挽救患者生命。

当患者出现呼吸脉搏消失、意识丧失的时候,如果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心肺复苏,能够避免发生不可逆脑损伤,挽救患者生命。反之,如果没得及时救治,几分钟之内,患者就会发生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导致死亡。



在面对危急情况时,如何第一时间采取科学规范的心肺复苏、电击除颤等急救措施,最大程度挽救生命,一直是医疗卫生领域不断探索思考的重要课题。


深圳市中医院秉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理念,在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同时,持续推进急诊急救、危急重症救治能力的提升。2021年3月,深圳市中医院获批“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站在一个更高平台的起点上,该院深化实践探索,进一步完善了各种突发应急预案及处置机制,不断强化全院CPR专业培训与考核,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


力求做到全员参与,全院覆盖!


深圳市中医院将医院行政后勤等非医疗岗位人员也纳入了CPR(心肺复苏术)专业技能培训考核中。通过培训与考核,强化了“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在全院营造了“人人学急救,个个会急救”的良好氛围,切实增强了职工的急救能力,促进了医疗质量的稳步提升,为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法,

为你我生命按下重启键!


去年年底,深圳市中医院在福田院区、一门诊部、科教中心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区域,安置了13部被称为“救命神器”的AED。为了进一步织牢织密急救网,医院在加快配置AED的同时,也在全院职工及广大市民中积极开展了关于AED使用方法的宣传培训,让广大市民不仅意识到掌握急救技能的重要性,而且实实在在掌握急救技术,有能力通过“举手之劳”让生命重启。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院办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