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特色疗法】糖尿病足不可怕,足部运动有方法

发布日期:2023-04-28

世界那么大,谁不想去看看呢?然而对于糖尿病足患者来说,还真是一件难事。据统计,糖尿病患病人数正以惊人的速度增加,而糖尿病足是其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数据统计,在各种非外伤性截肢中,由于糖尿病足截肢的占50%,糖尿病足感染严重危及肢体甚至生命。


一、糖尿病足是什么?

国外学者Oakley于1956年首次提出“糖尿病足”这一概念。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足的定义是: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皮肤到骨与关节的各层均可累及,严重者需截肢。


二、中医相关记载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有糖尿病足的相关记载。《灵枢·痈疽篇》指出:“发于足指,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其中,详细描述了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和治则。


三、糖尿病足如何应对?

对于糖尿病足的应对,各朝代的中医先辈们有自己的方法:


  • 唐·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治痈疽始作,肿赤掀热长甚速方”,“升麻揄汤方”,“大黄擒洗方”等,“擒肿上,干易之,日夜数百度”,“常令湿”。
  • 元代齐德之的《外科静义》记载:“塌渍法,疮疡初生经一二日不退即须汤水淋射之,其在四肢者塌渍之。”
  • 清代祁坤的《外科大成》中记载:“洗有荡涤之功,使气血疏通以舒其毒,则易于溃散而无壅滞也。凡肿四肢,渍之;在腰腹背,淋之;在下部,浴之。”


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塌渍法,即中药湿敷,可减轻创面感染,有效促进溃疡创面愈合,改善患肢疼痛。

临床上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多种多样,根据足部溃疡的分级及证型,对于湿热毒盛证糖尿病足溃疡创面,在全身治疗及伤口清创的基础上,建议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功效的药物进行湿敷,例如市面上常见的解毒生肌膏、溃疡散等中药软膏制剂,或我院院内中药制剂复方二妙溶液。

复方二妙溶液,来自中药名方“四妙散”,由防风、荆芥、苦参、黄柏、苍术等九味中药组成,药品批准文号:粤ZB20181267,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抑制炎症扩散的临床功效。常用于溃疡创面、烧伤创面、湿疹等疾病的治疗。



中药湿敷是在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全身治疗及伤口清创的基础上,将中药湿敷于糖尿病足溃疡创面,配合箍围疗法,达到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的治疗目的。



在临床效果研究中,二妙溶液最早应用于烧伤患者,缩短Ⅱ°烧伤患者的愈合时间。除此之外,临床还在积极开展对湿疹等炎症型皮肤病的治疗。自2018年药品获批以来,复方二妙溶液临床研究团队已帮助百余名糖尿病足患者创面愈合,免于截肢痛苦。


四、糖尿病足如何预防?

“足底是反映全身的镜子”,它连接着人体12条经络中,最为重要的6条经络,即脾经胃经膀胱经肾经、肝经及胆经。据研究统计:现代人类一生之中,双足平均触地次数超越1000万次以上。

为了保护好足部,预防糖尿病足,让我们一起运动起来,用健康的双足出去看看世界吧!

踝泵运动

  • 屈伸动作:平躺或坐于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缓缓勾起脚尖,尽力使脚尖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秒钟,然后脚尖缓缓下压,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一组动作完成。稍休息后可再次进行屈伸踝关节,每次练习5-10分钟,每天五至八次。




  • 绕环动作:平躺或坐于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以踝关节为中心,脚趾作360度绕环,尽力保持动作幅度最大,可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进行。每次练习5-10分钟,每天五至八次。




踮脚运动:双手扶着椅子,轮流踮起其中一脚脚尖,保持10s,放下,重复另一只脚,直至有疲劳感。每天3-5次。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外科 温芳艳、李嘉、陈洁生、赵建深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