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季节养生】情绪低落的你可能因为失眠了,秋天是调整睡眠的好时机

发布日期:2023-10-08

秋天,美丽而充满诗意,但也是一个弥散着悲凉与寂寥的时节。秋季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和霜降六个节气,秋风一起,万物萧杀。

秋天气候干燥,空气中缺乏水分,温度降低,故燥邪为秋天的主气。中医有“天人相应”之说,凉秋一至,阳气减退,阴气渐长,木叶零落,五志为悲,人也会变得乏力、少气、沉静、伤感、会出现情绪低落、失眠等问题。

肺五行属金,与秋气相通应,具有萧瑟、肃杀等特性,肺证失眠的人群尤当注重秋季调摄。

下面,将从肺证失眠的不同方面调养进行详细阐述,一起往下看~


一、睡眠调养

秋季,自然界阳气逐渐潜藏,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睡眠时间也应作相应调整。夜晚应比夏天早睡,早晨比冬天早起,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肺气得以宣降,神志得以安宁。


二、饮食调养

金秋之时,燥气当令,燥邪首先犯肺,导致肺气宣降不利,易犯咳嗽,睡卧不宁。秋季饮食应以养肺阴、润肺燥为主,可多食用雪梨、百合、蜂蜜、银耳、芝麻、白果等。但燥邪亦有温凉之分,以中秋为界,早秋以温燥为主,可选凉润的食物以调之,如冰糖雪梨膏;晚秋以凉燥为主,可选择温润的食物,如银耳粥。


三、药膳调养

1.补益肺气类:用于肺气虚,表现为咳喘无力、气短懒言、魄失所养而失眠患者。药膳原料有太子参、西洋参、五指毛桃、猪肺、山药、黄芪、西洋参、猪瘦肉等。药膳方有五指毛桃炖猪瘦肉、太子参炖猪肺、黄芪山药炖乳鸽等。

①五指毛桃煲瘦肉五指毛桃50克、猪瘦肉(剁碎)200克。隔水炖1小时,入调料,食肉喝汤,早晚分食,具有补肺健脾的作用。

②太子参炖猪肺:太子参10克、炙款冬花5克、紫菀5克、杏仁3克、猪肺100克。先煮猪肺,去上沫,加入太子参和黄酒、生姜等调味品,隔水炖2小时,顿服,每周三次,具有补肺止咳、养心安神的作用。

③黄芪山药炖乳鸽:黄芪10克、鲜山药100克、乳鸽1只,生姜、黄酒等调味品少许,隔水炖1小时,每周3次,具有补益肺气的作用。


2.宣通肺气类:用于肺气郁闭,表现为咳嗽、喘息、睡卧不宁的失眠患者。药膳原料有桔梗、苏梗、前胡、杏仁、萝卜、葱白、桑叶等。药膳方有葱白萝卜鸡蛋面、桑杏猪肺汤、栀子豉粥等。

①葱白萝卜鸡蛋面:鲜葱白(大葱)3根、萝卜1个、生姜10克。上三味加水煮至萝卜烂熟,加入面条,打入鸡蛋1个,具有温通肺气的作用。

②桑杏猪肺汤:鲜桑叶20克、杏仁5克、桔梗5克,上三味煎汤取汁备用。煮猪肺,去沫,入汤汁,加入黄酒、生抽等调料适量,具有清宣温燥、润肺止咳的作用。

③栀子豉粥:桔梗5克、栀子5克、淡豆豉10克、粳米50克。前三味煎汤取汁,入粳米煮成稀粥,具有宣通肺气、清心除烦的作用。


3.滋养肺阴类:用于“欲卧不得卧”、睡眠浅、潮热盗汗、干咳等失眠患者。药膳原料有麦冬、百合、生地黄、鸡蛋、知母、银耳、蜂蜜、雪梨、鸭肉等。药膳方有百合知母鸡子黄汤、百合糯米粥、莲子百合炖猪肉、银耳羹等。

①百合糯米粥:百合20克、糯米100克、冰糖适量。糯米煮粥,待沸后加入百合,文火至粥熟,加入适量冰糖,具有养心安神、润肺止咳的作用。

②百合知母鸡子黄汤:百合10克、知母10克、麦冬10克、鸡子黄3个。上四味同煎,入冰糖,隔天1次,具有滋养肺阴、润肺止咳、养心安神的作用。

③莲子百合炖猪肉:猪瘦肉200克、莲子30克、百合30克、生姜、黄酒等调料少许。隔水炖1小时,饮汤食肉,具有养阴润燥、清心安神的作用。


四、运动调养

秋季,气候凉爽,提倡多运动,如快走、晨跑、爬山、太极拳等,不仅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加肺活量,加强肺朝百脉,主气司呼吸的功能,促进气血畅通,助睡眠;亦能忘却悲伤难过的心情,舒畅情怀,保持豁达平和的心境。同时,秋季运动应注意气候变化,运动后及时增添衣物,以免受寒。此外,“五禽戏”之鸟戏和八段锦之“左右开弓似射雕”,可促进手太阴肺经经气的疏通,改善肺活量,促进营卫之气的运行,可用于因营卫不和、肺气郁闭等肺功能异常引起的失眠。


五、音乐调养

当人处于悲痛,欲哭不能时,宜听“商调式”乐曲。商音入肺,铿锵肃劲,可促进肺气的宣降,摆脱悲痛之情,使人安宁。代表曲目有:《慨古吟》、《长清》、《鹤鸣九皋》、《白雪》等。建议通过音乐播放器,定时30分钟,调节至舒适的音量,于睡前循环播放。


参考文献

1.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2.弓明燕,王淼.“长夏”考辨.中医药导报, 2018,24(14):10-12.

3.王者悦.中国药膳大辞典[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7.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营养科曾瑶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