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80岁的曹大爷由于一时兴起,喝了很多酒,次日凌晨突然感到右上腹持续性剧痛。随后他发现自己的小便及眼睛变黄、疲乏不堪,一测体温,达到39.2℃,于是他急忙来到深圳市中医院就诊。一系列检查下来,医生发现曹大爷的胆总管有个结石,并且这个结石卡在胆总管末端并造成胆源性胰腺炎。
曹大爷一把年纪了还要遭受胆总管结石的侵扰,曹大爷的儿女心急如焚。为了让家属更好地了解病情,医生为其讲述了胆总管结石的相关知识。
一、 胆总管结石的危害
1.正常人的胆总管腔道小,一旦结石发生,可能引起胆管堵塞,堵塞后就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医学上称为梗阻性黄疸。
2.因胆总管堵塞致胆汁的流出受阻,胆管黏膜自身的清洁作用就会减弱或消失,这种情况下容易发生胆道感染,临床表现为寒颤、畏冷、发热等,医学上称为急性胆管炎,如此时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出现急性重症化脓性胆管炎而危及生命。
3.如果胆总管结石位于胆管下段,可能引起胆管出口的堵塞,堵塞以后可能引起胰管高压而并发急性胰腺炎,临床上我们称为胆源性胰腺炎。
4.胆管堵塞时间长久后易导致胆管慢性炎症刺激,引起胆管内皮细胞发生癌变,临床上很多胆管癌病人往往合并胆管结石。
考虑到曹大爷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在和曹大爷家属充分沟通之后,医生为曹大爷进行了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以下简称ERCP),术中成功将胆总管末端的结石取出,术后曹大爷的病情得到了恢复。
二、 ERCP是什么?
ERCP由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英文首字母缩写而来,目前已经成为当今胰胆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ERCP胆总管取石,即是当医生怀疑胆总管内有结石时,从患者的口腔插入十二脂肠镜,一路下达到十二指肠乳头处,利用内镜附件向胆总管内注入造影剂以明确是否存在结石,如有结石便通过内镜取石的手术。
(部分器官位置示意图)
(曹大爷的胆总管造像)
ERCP治疗无需开刀、创伤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但由于其技术难度大、风险高,术后一定要密切观察病情,一旦出现并发症,要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三、 ERCP能治疗哪些疾病
ERCP是解决胆胰疾病的“杀手锏”。如果您出现皮肤、眼睛及小便黄,急性腹痛伴发热等症状,可能得了胆胰疾病。通过系列检查,如怀疑或明确胆胰疾病,则可能需通过ERCP来诊疗了。
1. 治疗胆总管结石
经过ERCP,医生可以通过口腔的十二指肠镜将结石取出到肠道里,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创伤和并发症风险。
2. 改善梗阻性黄疸
ERCP可以通过插管技术来排除梗阻,改善病人的黄疸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3. 治疗胆胰管炎症
对于重症胆胰管炎症,及时施行ERCP可以减压和引流胆汁,降低死亡率。
除了上述常见的应用领域,ERCP还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其他胆胰疾病,如胆道肿瘤、胰腺疾病、括约肌痉挛或狭窄治疗及解决胆管瘘等术后并发症等。
四、如何预防胆总管结石
因胆总管结石病因尚不明确,因此无法进行针对性预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临床上,建议保持均衡、卫生的饮食和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胆道蛔虫、胆道感染的发生。
· 定期体检,以便更早发现病变。
· 对于存在胆囊结石或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更应定期复查。
一般来说,一旦发现胆总管结石,均需尽早处理。
深圳市中医院脾胃病科结合中医药辨证、中医特色疗法等手段,在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残余结石的治疗以及预防结石的复发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脾胃病科 郑传彬